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殘明 - 第二六二章 庸將

第二六二章 庸將[第1頁/共4頁]

聖旨送到武昌,孔有德和尚可喜又是歡樂,又是憂愁。

既然冒險留在武昌,就要趁機和清廷提前提,要好處,孔有德和尚可喜對虛無縹緲的藩國領地都不感興趣,隻是催促清廷打通河南和湖北之間的義陽三關,重修到武昌的補給線。他們給多爾袞寫了一封奏摺,表示情願持續死守武昌,但是楚軍勢大難敵,西軍用心叵測,如果冇有充足的補給和援兵,武昌淪陷隻是一個時候題目,還是應當儘早放棄武昌,撤往河南或者安徽。

另有阿誰“就糧於敵”的號令,也是如同兒戲,多爾袞莫非不曉得,我們已經在湖廣打了一年多的仗,這一年多來一向是就糧於敵,湖北一帶的老百姓,能搶的早就搶光了,現在想搶也搶不到,除非打敗西軍或者楚軍,從他們手裡大抵還能搶到一些糧食,但我們如果有這個本領,何必還向火線求援?

“李定國這廝和孫可望、劉文秀齊名,冇想到如此不濟事,唉!如果換孫可望來,恐怕已經拿下荊州了吧?”孔有德對李定國這個“庸將”真是恨鐵不成鋼,恨不得親身上陣,替他批示戰役,在這個時空裡,李定國並冇有獲得兩蹶名王的光輝戰績,在外人看來,他比名譽最大的孫可望還是略遜一籌。

彆的他們也要考慮本身的前程,當初三順王一順公一起南下湖廣,現在隻剩孔有德和尚可喜兩小我守在武昌和漢陽,跟從本身多年的部下也傷亡大半,支出這麼大的代價,最後卻被西軍摘了桃子,他們實在不能接管,小小利用朝廷一下,讓多爾袞派來多量的救兵,他們才氣在湖北站穩腳根,乃至建立本身的藩國。

清廷擔當了明朝鹽業專賣的政策,藉著這個政策,江淮的鹽商大發其財,左手賣鹽,右手販糧,漕運裡的夾帶大頭都是這些鹽商的,他們的背後,有很多王公勳貴做背景,顛末南京會戰和厥後的三次北伐,江淮鹽商喪失慘痛,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蘇北的鹽商還把握著北方各省的鹽業,又有多年積儲的豐大族底,隻要下得去手,從他們身上敲出一筆錢來題目不大。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隻一個孝感大捷,還是分量不敷。”孔有德沉吟半晌,決然決然地搖點頭:“不,不能隻報孝感大捷,應搶先報孝感大捷,然後再報孝感大敗。就說……就說我軍攻占孝感以後,卻遭到友軍李定國所部偷襲,猝不及防隻能退回武昌,李定國攻占孝感以後,率五萬雄師持續北上,有進軍河南,逐鹿中原之意。”

提及來,他們也是問心無愧,隻是但願清廷把計謀方向的重點轉到湖北來,就像後代的辦公室政治一樣,每小我都感覺本身的事情最首要,其彆人都是劃水摸魚的,在孔有德和尚可喜的眼裡,湖廣遠比江淮更首要,漕運甚麼的斷了就斷了吧,歸正已經斷了一年,京師裡也冇見餓死人,我們這一年來在湖北死守武昌,過得纔是真正的苦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