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殘明 - 第二六九章 何去何從(下)

第二六九章 何去何從(下)[第1頁/共4頁]

“既然如此,我就獻醜了。”阿誰“文德兄”當仁不讓,取過紙筆,點點刷刷,不一會就寫好了一封公文不像公文,私信不像私信,國書不像國書的四不像文章,然後又和火伴們籌議一番,非常慎重地署上此中兩小我的名字,再封製成蠟丸密信,派人送往西軍軍中……

“噢――公然是這麼個事理!”幾位火伴恍然大悟,蘇觀生哪怕真的籌辦向西軍投降,事前也不會嚷嚷的滿天下都曉得,三請三讓的再三糾結,是必必要走的法度,對他們幾個板子高高舉起,又悄悄放下,已經充分辯瞭然蘇大總督的態度。

“陛下想交戰疆場,今後總有機遇,但是現在不可。”汪克凡說到這裡,眼角暴露一絲笑意:“微臣用兵,從不爭一城一地之得失,眼下戰局看似岌岌可危,實在統統儘在我的把握中。啊,既然陛下情願幫手,就請再寫一份聖旨好了……”

“我會儘量對峙到最後一刻的。”

“我等身為部屬,理應為上官分憂,有些事情蘇部堂不便出麵,就由我們代庖吧,文德兄,你的文采在我們幾其中最好,就請你執筆寫一封手劄,先探探孫可望和劉文秀的意義。”

孫可望等人擁立永王朱慈煥以後,士林和官方就有一些人對西軍政權抱以憐憫的態度,畢竟崇禎天子是毫無爭議的大明正統,由他的皇子擔當帝位也是名正言順……但是總的來講,憐憫和支撐西軍的人並未幾,絕大多數的士紳百姓還是支撐隆武帝的,南黨在廣東根深蒂固,楚軍在廣東的影響也不小,加上蘇觀生這個忠心耿耿的帝黨,大師都在隆武朝廷這條大船上,把西軍當作仇敵。

與此同時,一向按兵不動的吳三桂俄然發難,向江淮地區建議反攻,王進才的北伐第二軍奮力抵當,與吳三桂在高郵一帶展開苦戰,力戰不敵退往揚州,吳三桂占據淮安,開端修覆被楚軍粉碎的運河和船埠,籌辦規複漕運。

萍鄉知縣,南雄知府,長樂遊擊,仁化參將……西軍占據湖廣全境後,廣東北部和江西西部都隨時能夠遭到打擊,這一條冗長的防地上,除了楚軍以外,另有很多萬元吉和蘇觀生的地盤,此中一些關隘州府已經給西軍送去了手劄,向孫可望和劉文秀輸誠,隻待他們的雄師來到,立即易幟背叛,甘為王師前驅。

楚軍連戰連敗的動靜,擺盪了江西和廣東的軍心士氣,戰役陰雲的覆蓋下,這兩個省的官員百姓都慌了手腳,萬元吉和蘇觀生一來是成心放縱,二來是已經節製不住局麵,部下有很多文官武將在和西軍暗中聯絡,預留後路。

西軍如果對廣東建議打擊,隻衝要破南嶺防地,然後就會如入無人之境,蘇觀生底子有力抵當……好吧,就算蘇觀生能平空變出來幾萬雄師,也不成能擋住西軍,西軍但是連楚軍都打敗了,楚軍對上廣東兵倒是以一當十,遵循這個比例推算,想要擋住孫可望的十幾萬雄師,蘇觀生起碼需求一百五十萬……這個帳冇法算了,以隆武朝廷傾國之力,也養不起這麼多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