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大明天啟 - 第十七章 幣製改革

第十七章 幣製改革[第1頁/共3頁]

徐光啟也反麵他囉嗦,讓他屏退下人,將朱由校和他說的話複述給他聽,他記性甚好,雖不能完整不異,但相差已是極其有限。說完後,就端茶喝了一口,看向李之藻。

這一等就是小半個時候,李之藻終究克服了敵手。他出去拱手再次報歉:“子先兄,確切對不住,你來時隻下得一半。”

“那好,第一條不要說采辦火炮,而是說要他們鍛造更多火炮,等有了必然命量以後再賣給我們,彆的兩個前提還是吧。”遲幾個月的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建奴想吃炮彈,機遇應當多的是。

徐光啟感到很奇特,不管是收稅還是造幣,這都是隻要天子才氣有的權力,稅法還能夠說是先製定好等太孫熟諳,真正下台後實施,而造幣機前次布羽士已經說好歸去問訊,並將帶機器或者製造工匠與體例來大明,那麼造幣機的建成,該當是一兩年乃至一年內便可完成的事,太孫說有了造幣機即開端製造,那是甚麼意義呢?莫非太孫以為本身會很快成為天子?這個動機一閃過,他出了一頭盜汗,從速打住,因為不管是哪種啟事,都不是他敢窮究的。

“此事須待造幣機送到方可停止,而如何行事,則可未雨綢繆,在天下設多少造幣廠,設於那邊,幣之大小,幣之成色,銅幣與銀幣之互換比例,銀幣與銀兩之互換體例,均要預先設好章程,待造幣機到,便可開端製造,這些都要先生運營才行。”

“正有此意。各地鑄幣規格不一,所得錢息儘為贓官所得,且幣製不定,則公眾互換大為不便。如得造幣機,則可用新法製新錢,不限於銅錢,亦可用於銀錢製作,如許錢息皆為朝廷所得,公眾亦得互換之利。”明朝首要用銀子做貨幣,利用時都是剪成小塊,稱之為碎銀或者銀角子。這使得互換時很不便利,且耗損嚴峻,以是朱由校想由朝廷發行銀幣,銅幣,將市道上的那些劣幣淘汰掉。

徐光啟告彆回家,家人遞上一封信,是澳門送來的。信是金尼閣修士寫來的,他提出既然太孫殿下對佈道有興趣,那可否請殿下聘請新來的布羽士來京師觀察,當然,川資自理,隻用殿下名義便可。

李之藻聽完以後,深思半晌,有些不肯定地說:“太孫殿下無職無權,這些安排,做了也冇有效呀?”說完瞟了徐光啟一眼。

先拋開這件過後,徐光啟請李之藻幫忙設想鑄幣章程,本身設想收稅事件,至於銀行的章程,還需求與布羽士籌議,還要與懂錢莊的人籌議,然後才氣開端製定。

李之藻本身就對算術有興趣,和利瑪竇合作編譯了中國最早的西方算術譯著《同文算指》、《新演算法書》,以是鑄幣章程的製定對他來講,並不是難事,以是他很利落地承諾了,何況,比及太孫殿下真的上位,那這些事可都是功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