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唐新秩序 - 第二章 西京變(二)

第二章 西京變(二)[第1頁/共4頁]

樞密使宋道弼和副使、知樞密事景務修接到了由門下內省報來的三份奏摺後,相互傳看一遍,宋道弼盯著崔胤在三份奏摺上的批語一言不發,景務修則將兩隻眼睛轉來轉去,不時眨巴著,口中收回“嘖”“嘖”的讚歎

景務修一笑,森然道:“有何懼哉?我們這位天子,心機大得可駭,卻恰好冇有那份本事,嘿嘿。現在想來,楊公當年倒是擁立錯了......”

宋道弼怔怔的看著景務修,點頭不止,俄然咬牙道:“老景,依你看,我們該如何做?”

自代宗永泰年間,中官董秀掌樞密以後,內廷便設樞密使一職,專司接管朝臣奏摺及向中書門下傳達帝命之責。厥後樞密使權力漸重,成為朝夕伴君、為天子策劃的近臣,至懿宗、僖宗以後,樞密使更是接過了遵天子授意、代天子硃批的事件,成為內侍中響鐺鐺的角色,與玄武門內的神策軍衙門合稱北司,一管軍、一治政,統轄內廷,與中書門下內省之南衙相抗。

宋道弼被景務修吵得心煩,皺眉道:“老景,你又在弄甚麼玄虛?”

宋道弼歎了口氣道:“唉,王相在時,凡事都和我們商討著來,現在一去,你我少了朝中依托,確切要謹慎些了。”

貫穿全部晚唐中樞百年的朝廷大禍首推便是中官與朝臣的爭鬥,每一次都鬨得血流成河,不成清算,不管是中官還是朝臣,都冇有終究的得勝者,從現在來看,收成最大的反而是各地藩鎮。遠的不說,甘露之變就是讓每一小我談虎色變的災害,近在天涯的則有華州之變,因中官與宰相崔紹緯之間激發爭鬥,崔紹緯被氣憤的中官們殺死,導致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攻入長安,天子遁藏,成果被華州刺史韓建挾製,這一去,就是三年。是以,不管朝臣們作何設法,相對而言傳承較為牢固的中官們卻早已深切的明白了一個事理,每一次朝爭的發作,都會給藩鎮們進京乾預製造藉口。中官們已經被殺怕了,實在不肯等閒與朝臣複興爭端。

掖庭宮,西南,內侍省。

這話固然出自景務修之口,實在卻代表著全部內侍省中官們的觀點。比擬於先帝懿宗和僖宗,中官們待現在這位天子確切不薄,推戴之功不算,還紮踏實實為天子打了兩次仗,不管出於甚麼目標,起碼也算是為實現天子掃平藩鎮、寧靖宇內的弘願經心極力了。一次是“圍殲”河東,一次是抵抗鳳翔,雖說都失利了,卻遠比那些隻顧朝堂上舌爭的大臣們強得不止一星半點,就算是蒙難華州的那幾年,中官們也始終保護在天子身側,力保天子安危。

景務修這句話讓宋道弼又是一陣心跳,很久,道:“老景,便如你所言。王處直暫為留後,義武軍節度使銜不允;劉相規複故鄉,於社稷有功,加遼東郡王;劉相所舉周知裕、李誠中之事為分內體例,朝廷無端不成采納。”(未完待續。如果您喜好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保舉票、月票,您的支撐,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