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唐新秩序 - 第三十六章 盧龍節度(五)

第三十六章 盧龍節度(五)[第1頁/共4頁]

當然,李誠中和營州軍將們或答應以很硬氣的表示,他們不在乎那些大大小小的軍頭們到底如何想,以營州軍的氣力,他們完整有才氣將盧龍各州一一推平。彆說這些軍頭們已經被劉守光等人打掃了一大半了,剩下的也冇甚麼氣力能夠對營州說不,隻要打掉現在尚存的義兒軍、薊州兵、霸都騎三雄師頭個人,全部盧龍在營州軍麵前就將再無抗手。

已經將目光放大到了全部盧龍計謀上的李誠中所最但願的是,這三支軍隊能夠儘遣主力,特彆是義兒軍,李誠中熱烈盼望劉守光將這支軍隊的全數都帶到平州來,如果真的如他所願,就意味著幽州空虛,而幽州空虛,則意味著雙向計謀的勝利。要曉得,擴大後的懷約聯軍已經在媯州方向連續集結結束了!

此次李誠中籌算以營州軍支撐石城的正麵軍事作戰,在營州軍將們看來,這是冇有題目的。他們以為,營州軍完整具有與敵軍對抗的氣力,就算不能戰而勝之,但要做到自保也毫無題目,當然,究竟施不可,營州軍將們誰也冇和自家盧龍軍真正打過,統統考慮和闡發都不乏設想和測度。

軍議到此,實際上大的方略便已敲定,剩下的是完美和安排細節,這些事情則由虞侯司的虞侯參謀們來詳細完成。遵循劉守光提出正月十五石城大會的時候,營州方麵另有不到二十天來籌辦。時候固然短,但卻不是甚麼題目,營州的戰役籌辦已經相稱充分了。

以是,馮道的建言又與韓延徽等軍方重將有所分歧,他所考慮的仇敵,並不真恰是劉守光、趙敬乃至趙霸,他的建言,針對的是盧龍軍中大大小小的武人個人。

就著這番爭辯,李誠中想得則要更加深切一些。他不但僅是從政治需求來考量是否率軍前出至石城這一題目的,拋開政治身分而言,單論軍事作戰,他的內心中實在並不感覺將疆場擺放在平州城要比擺放在石城更好。韓延徽的闡發更側重於戰術或者疆場角度,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平州城要比石城好,但如果放在全部盧龍來看,就不必然了。

如果單就軍事作戰而言,無疑將疆場擺在更靠近榆關和營州的平州城要好很多,不但能夠最大能夠的擺脫被三麵夾攻的疆場優勢,還能與榆關起到更傑出的軍事互動。但正如馮道所言,當初要求究查老王爺劉仁恭的死因,號令盧龍各方共查真凶的檄文是營州收回的,現在劉守光正麵應允了這一要求,不管他打的是甚麼主張,但如果營州方麵不安然麵對,而是表示得畏畏縮縮,在盧龍各軍、各州麵前,將是個甚麼印象?

李誠中所指的“營州軍”是夏秋之際軍製鼎新後的營州軍,即狹義上的營州軍,不包含懷約聯軍,也不包含各城預備營。營州軍含擺佈兩廂及老營,擺佈兩廂各有五營,彆離體例兩千六百餘人,老營即中軍,為五都雙體例,有一千餘人,全軍總計六千四百餘人,是李誠中最嫡派、設備最好、練習最全、戰力最好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