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唐新秩序 - 第三十一章 營州經略(三)

第三十一章 營州經略(三)[第1頁/共4頁]

馮道又問:“不作對應,節度府戰役州的公文流轉和履行如何做?”

李誠中道:“一年內不消考慮這個題目,節度府的賦稅催繳不會直接落到營州頭上,至於上繳平州的那一份,我已經和張刺史談妥,每年錢三萬貫、牛二百頭、羊兩千隻。”

節度府在此次營州重置的調劑中默許了平州係對營州的統轄權,任命張在吉“兼知營州諸軍事”,可在平州內部,不管周知裕也好,張在吉也好,都很清楚營州到底誰說了算,對於營州刺史府的組建,必定要谘詢李誠中的定見,這類“谘詢”更帶有一種聽之任之的意味在內裡。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昇天。李誠中在營州“得道”,他身邊的部將附屬必定呼應的紛繁升官加爵。這也是藩鎮中默許的軍頭軌製,同時也是軍頭們能到部下效死的直接驅動力。不然主官搏命拚活一小我累,冇有旁人襄助,再牛比的穿越眾,再能開金手指,也是必定撲街的命。

彆的,李誠中又花了一萬貫,采辦了多量鋤頭、斧子、鐮刀、犁具等,這些都是馮道指定采辦的物質,李誠中現在有錢,買起來毫不鄙吝。為了滿足李誠中的采購,張在吉構造多量工匠開端打造,估計將在兩個月內分批送往柳城。

當然,李誠中也不是冇有所得,契丹人不重農耕,這一年裡全部營州的田畝都處於需求重新複耕的地步,以是他和張在吉達成了和談,即以錢兩萬貫、牛兩百頭、羊三千隻的代價,采辦了一萬多石糧食,此中包含一千石種糧。遵循每人每月半石的耗糧數,這些糧食能夠贍養一萬耕農兩個月,如果佐以羊肉異化,能夠讓一萬耕農四個月不消為用飯憂愁,為營州的複耕打下首要的根本。

馮道對本身獲得營州刺史府長史一職非常歡樂。長史本為幕僚官,即掾屬之長,秦漢之際,丞相、三公等大員府中所置長史權勢極重。唐製,上州或中州均設有長史一職,位在彆駕之下,卻已經冇有了實權。但與刺史府中的長史所分歧的是,邊疆多數護府中的長史,卻又掌有大權,職位很高,偶然乃至能獲得保舉,直接出任節度使。天寶以後,大唐各都護府逐步滅亡,長史一職才垂垂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冇意義?將軍覺得冇意義,可彆人不這麼看。有官身和冇有官身是兩回事!”馮道有些不對勁李誠中無所謂的態度。

能夠說,長史之權可輕可重,視所屬機構而定,營州本為都督軍府,李誠中為馮道討來的長史一職,實則是著眼將來。馮道現在是營州刺史府長史,名義刺史在平州,他就是大唐在營州的最高文官,實際代行刺史事。李誠中在白狼山時曾經答允過馮道,將來幫他登上營州刺史之位,現在也算完成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