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唐新秩序 - 第十三章 北迴歸線(三)

第十三章 北迴歸線(三)[第1頁/共4頁]

李誠中撿起弩手遺落在地上的兩具弓弩,見上麵還扣著兩支短弩箭,隨時能夠射擊,便回身將弓弩交給趕過來的兩名善射的弟兄,然後號召大夥兒往林子外衝了出去。

王大郎一改之前的怨氣,指著張興重笑罵:“好小子,這時候趕過來撿便宜!功績減半!”

王大郎動靜通達,又是深州人,冀州緊挨著深州,對這邊相稱熟諳。李誠中同冀州本地人周砍刀和周小郎籌議了一下後,當即采取了他的建議。因而酉都沿河南岸向東進發。

目睹周砍刀和周小郎兩人傻乎乎的就要往上撞,李誠中大急,忙叮嚀持弩的兩名弟兄發弩進犯。這兩人是關外遊俠兒出身,尤善弓箭,準頭實在了得,又是持弩發射,在如此近的間隔上怎會失手。隻見兩枚弩箭疾射而出,精確的射翻了兩名汴軍。弩箭發射完後,兩人將射空的弩具扔在地上,從背後摘下弓來,又搭上了羽箭。

剩下的十八個弟兄略作調劑,以原班人馬為主,分作三夥,還是張興重、周砍刀和薑苗帶領。張興重和薑苗各帶四人,專門裝備長槍,身上穿戴皮甲,戰時構成兩組槍陣頂在第一線;剩下的八人由周砍刀帶領,全數改配腰刀,戰時保護槍陣,臨敵時短兵相接、近身搏殺。

因而,酉都的再一次竄改順利完成,李誠中也鬆了口氣,當晚就在小樹林中安息了。

但李誠中看來,最奇怪的還是那兩具臂張弩。這類東西李誠中在盧龍軍中見過,銀葫蘆都在和魏州城守軍對射的時候曾經利用過一些,但數量未幾,傳聞百多年前大唐鼎盛之時,軍中有大量的格局弩具存在,實在是殺敵利器。現在亂世當中,弩的造價太貴,以是盧龍軍中裝備很少。想不到這一夥兒汴軍中就設備了兩具,看來此番斬殺的汴軍應當是精銳了。

陪著周砍刀將牛車上的人頭全數埋葬以後,大夥兒開端盤點收成。

就在李誠中覺得追不上了,剛要呼喚周砍刀返來的時候,劈麵俄然衝過來七八小我,劈麵堵住了汴軍逃竄的線路,揮刀就砍、挺槍就刺。汴軍趕緊散開,繞著圈的跑。這時候李誠中帶人也追了上來,前後一夾,便將幾名汴軍包住,刀槍並舉,頓時化為肉泥。領頭的汴軍軍官還大聲告饒,周砍刀底子不聽,在他身上砍了十數刀才調休。

一起上,李誠中帶人始終輟在汴軍身後一裡到兩裡外,周砍刀幾次紅著眼睛想要往上衝,都被李誠中喝止住了。汴軍明顯加強了防備,路上曾有兩次動手的好機會,都因為汴軍的警戒而終究放棄了。一次是汴軍進入小樹林中,但卻安排了兩名弩手在樹林外巡查;一次是顛末一條河邊,汴軍停下洗漱,卻有幾名兵卒在河邊關照。

李誠中揮了揮手,表示張興重無需多言,兩人都淺笑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