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唐新秩序 - 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器(三)

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器(三)[第1頁/共4頁]

篡逆欺君?這個恐怕不能這麼說吧?燕王是襄王以後,是李唐宗室之一,說小了,這是人家的家事,這一百年來,天子之位改換來改換去,叔侄之間、兄弟之間相互傳位,又不是頭一次了,這很普通!往大了說,燕霸品德不凡,有他坐龍椅,大唐纔會暢旺嘛。

胞弟之仇?這個彷彿不能怪人家燕王吧?提及來,當初是我們不隧道,主動出兵跟著梁軍去打人家的,現在戰死了,又說要報仇,事理上也站不住啊。你看,我們蜀王就比較漂亮,王宗佶將軍和三萬西川後輩戰死上黨,我們就冇有去尋仇嘛。冤冤相報何時了,大夥兒都是大唐的臣子,目睹天下就要承平了,做事情應當為百姓考慮考慮嘛。

這番說辭,實在令使者非常無語。

顛末一個月的籌辦,趙匡凝將本身節製下的各州所能征募的軍士全數調到了鄧州一線,統共五萬餘人,此中最依仗的,還是跟從本身長年作戰的一萬餘老軍,也是本身親身批示的牙軍,剩下的四萬人,則有兩萬戰兵、兩萬輔兵。

使者很無法的答覆了一句:“其自恃有兩川之險,不虞兵憂。”

南陽城和白河邊上的軍寨互為犄角之勢――這是守城的最好戰略,趙匡凝完整能夠瞭解,關頭是軍寨中有多少燕軍呢?花了三天工夫,趙匡凝仍然冇有獲得切當的回報,但有一條首要諜報反應到結案頭:白河軍寨與南陽城都打成同一個番號――“莫州軍”。

對此,趙匡凝隻能啞然。

鎮守洛陽的是幽州軍,這是已知的動靜,那麼燕逆的老巢幽州,想必也一樣需求起碼一軍駐守,這就又去了兩個軍。

不過不管如何,趙匡凝還是和唐道襲達成了默契,在他將兵力用在鄧州方向以對於燕軍(這個時候的燕軍已經不在相沿此號角了,但趙匡凝必定是不肯承認劈麵的軍隊是代表朝廷的)的時候,蜀軍不能趁火打劫,從背後給本身捅刀子。

在與唐道襲的扳談中,使者秉承大義,儘力勸說對方轉意轉意,但成果並不悲觀。

當然,唐道襲也並非一味向著燕王說話,他也一樣表示,如果楚軍能夠就此停戰的話,他很樂意和趙匡凝聯兵,在均州、鄧州一線構造防務,以備不測。而這,也是楚國使者此行均州的獨一收成。

燕軍在淮泗之間正與吳軍作戰,吳國兵力很強,傳聞那邊主持戰事的燕軍將領是鐘韶――此人是上黨決鬥的批示者,是燕逆部下的頭號悍將。以鐘韶在燕軍中的職位,既然停止的是“國戰”,那麼起碼該當批示兩到三個軍壓在淮泗一線,不然他兵力不敷。

河東、鳳翔都是新附之地,不管如何,燕逆會駐兵鎮守,傳聞燕逆在上黨和陝州各建了一個行營,想來就是震懾河東和鳳翔的了,如許一來,起碼又去了兩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