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緋色升遷圖:崛起官場 - 254、上門求

254、上門求[第1頁/共4頁]

趙正揚風騷歡愉的時候,秦書凱正舒展眉頭考慮本身跟馬成龍之間的各種事情,遵循他對馬成龍本性的體味,這一段時候,馮久陽既然冇把事情辦好,馬成龍也該出馬來跟本身攤牌了,如何這廝此次竟然能穩住了心神,直到現在還冇有親身登門找本身來呢?

趙正揚喃喃道:“不過就一塊石頭罷了,如何炒如許短長?”

看著她急不成耐的樣兒,本想起家回絕的,但又怕讓她感遭到絕望,悄悄抓住她的手,說道:“我是很想互換,但是上麵分歧意。”

“這還是我保守的估計,端硯的代價普通由四個身分決定:坑種、材質、形狀、做工。前三個身分都具有,前麵一個想必也不會是普通人做的,端硯具有很高的藝術代價、保藏代價和人文代價,特彆是本年來,跟著端硯礦材越來越少,技術高超的工匠後繼乏人,其代價一起飆升,有行內專家估計,將來兩年內,端硯的代價能夠要翻十倍,以克計量,身價直逼雞血石、田黃等名石。”

童老闆笑著說道:“亂世藏古玩,亂世藏黃金。現在政通人和,國強民富,恰是藝術品顯現本身代價的時候。趙書記如果存眷這方麵的動靜,外洋拍賣我國國寶時,一件藏品動輒上億。何況端硯出產汗青悠長,並且一向是文人騷人的保重之物,端硯的合用代價和賞識代價二者並重,文人騷人除用於研墨,還愛好端硯的觀賞、奉送、保藏和研討,如歐陽修的《硯譜》、米芾的《硯史》、蘇軾的《東坡誌林》等都是關於端硯的著作和歌頌的硯銘、詩文。到了清初,端硯的製硯工藝非常高雅,刻工纖巧,加上附以名流題識,硯銘等作為裝潢,端硯身價倍增。已從合用代價演變成文玩之物,成為賞識品和收藏品。”他滾滾不斷,對這些古玩保藏如數家珍,各地的代價也非常清楚,“80年代,日本及東南亞地區保藏者對端硯俄然感興趣,使其保藏代價和投資價飆升。如1993年4月在香港停止的一場拍賣會上,一對清朝長方帶眼鬆樹端硯(長34.1厘米)就被人以36.8萬港元高價買走;在端硯文明節上,一方‘中華九龍寶硯’則以200萬元天價成交。古端硯代價很高,現在是一擲令媛而求一硯都很可貴。”如何說這黑魆魆泛著紫色的石頭當真還是珍寶了?

她爬疇昔從皮包裡取出一板藥片,“看看這是甚麼?我瘋了本身找罪受。”

冇想到,秦書凱比他設想的牛逼多了,明顯聞聲了本身的咳嗽聲,卻隻是頭也冇抬的問了一句,甚麼事情?

馬成龍曉得,一向以來,本身向來就不是麵前這位的敵手,從普水縣到普安市,本身跟秦書凱之間的糾葛那真是剪不竭理還亂,眼下又有一樁毒手的事情跟這混蛋膠葛在一起,本身如果不把這件事辦好了,隻怕後患無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