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錦衣王侯 - 第七百四十章內閣之怒(上)

第七百四十章內閣之怒(上)[第1頁/共3頁]

“我的意義是,倭國葺爾小邦,敢鄙棄我天朝大國威儀,殺官劫府,罪過滔天。當即著禮部發文,嚴責倭人之過,命其束首惡禍首來京論罪。一日不能遞解人犯進京,一日倭國不準朝貢,與其絕貢之罰!不過市舶司還是儲存,海禁麼,那是東南處所官的事,朝廷就不要多管了。同時,東南各地,練兵自保,我倒要看看,小小的倭人,是否真能讓朝廷對他們讓步!”

歸根到底,大明目前還是一個以自給型經濟為主的農業國度,市舶司賣力的朝貢貿易,又是賠錢買臉的活動。泉州市舶司賣力對琉球朝貢,一個小國的朝貢,不管是政治還是經濟上,都不該專門設立一個衙門來做。

他說的這三人,都是當今大明文壇的夙儒,也是東南王謝望族的成名才俊。楊廷和既是當朝首輔,也是文壇宗師,與這些名儒來往也是平常之事,不過他們所說的觀點和夏言近似,這就是說,夏言這份奏摺,很能夠是出自彆人授意,並非本身的真正觀點。

報酬匪或者與外界勾搭,純真的倭人,連路都不熟諳,也成不了太大的禍害,這差未幾是當下朝廷上的共鳴,不過就是如何措置帶路者的定見不能同一。

寧波之亂的奏報,是以八百裡加急的速率送到京師,放到了幾位閣臣的麵前。跟著袁宗皋的病故,全部內閣又回到了嘉靖進京前的局麵,嘉靖天子新近下旨,籌辦起用老臣費宏遞補入閣,不過人還冇到,眼下的朝政還是楊廷和等四人賣力辦理。

在四人中,梁儲曾經隨駕征寧王,到過南京,於東南兵備算是有資格發言的。他苦笑一聲,“喬希大的苦處,老朽也能略知一二,他不是不肯說,而是不曉得該說甚麼。當初先帝南下時,看到東南的軍情,是氣的要殺人的。以南京四十九衛而論,額兵近三十萬,現在的實兵卻連十萬都冇有。那還是天子檢閱,從四周搜颳了多量青壯,現在的實兵怕是隻要五萬吧。如果戰,也要有可戰之兵才行。但是這無軍可用的局麵,也不是他喬希大能做的了主,他又該說甚麼。”

“夏言?他這奏摺有點味道,倭寇之患始於市舶?這個說法,我已經不是第一次看到了。”楊廷和把夏言的奏摺看了幾次,順手放在一邊“不久前,顧任公、朱繼卿、陳慶堯三公拜訪過我,也說過近似的言語,倒是不謀而合,不謀而合啊。”

隻要先保全了顏麵,才氣讓其他各國使節不至於藐視大明,更不能讓人產生一種新君即位後,諸事皆不如前的設法,那樣不但是嘉靖,就是內閣也冇臉做人。

“荒唐,比這更荒唐的,或許還會有。”楊廷和也很有些憤恚的指著麵前的幾份奏摺,此次寧波事件,已被大多數言官定性為爭貢。

大明本來就有海禁,從軌製上,這個禁令冇被拔除。與路引軌製一樣,現在禁海隻逗留在軌製層麵,冇有真正去落實。夏言的定見,就是把這個軌製落實下去,像洪武初年一樣,實現片帆不準下海,斷絕大明與外洋的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