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臨高啟明 - 第六十七節 去向

第六十七節 去向[第1頁/共4頁]

幾人計算,現在要麼趁著大勝餘威,己方士氣高,官兵新敗又缺糧食,調集全軍去攻,若能重創官兵,朝廷的態度說不定能有所硬化;要麼就是揚帆出海,流亡東江。

想到戶部尚書又是如何的一副叫苦連天的麵孔,他愈發感到煩躁不安。

本來就已經喪失慘痛的萊州縉紳們再一次“樂捐”。上一次,那是叛軍在城下攻打,眾縉紳是為了救亡圖存,固然肉痛卻還是誌願的。這會幾萬官兵雲集城外,正值新敗,缺衣少穿,內裡又是天寒地凍,,若冇有糧食打發,一個不對起來先洗了萊州城也何嘗可知,一個個滿心不甘心也不得不認捐銀糧。

朱大典等人入得城內,臨時下榻在孫元化的巡撫衙門――萊州府學內。他先分批訪問了山東行營的諸領,對他們一一溫言安撫,讓諸將束縛軍隊,做好迎戰叛軍的籌辦。又訪問了孫元化部下將領,嘉獎了他們“儘忠國事”。最後訪問了黃安德。

山東行營的人馬一向崩潰到萊州境內,這才獲得孫元化帶領的人馬的策應,將追擊的叛軍擊退。

想到前不久朱大典還上奏山東全省水患,從本地到海濱,各州縣都遭大水患害。章丘,新城,棲霞,金鄉等處屢受水患,要求他豁免此地賦稅並賜與救賑。救濟山東行營的人馬,不但希冀不上山東本省的糧食,還得分外調撥糧食施助百姓……

隻能靠手中的嫡派人馬去硬碰硬,死一個少一個,並且朝廷必將會和朝鮮會剿……

崇禎粗重的歎了口氣:兵變,兵變,這些年來,官兵兵戈很少給他帶來好動靜,卻老是在鬨兵變。疇昔父親活著的時候,固然很少上朝,卻很少有如許的事情;大哥在位的時候,諸事都把持在魏逆之手,兵變也是偶爾纔有。

禦案上,彈劾朱大典“貪墨”,孫元化“勾搭遼人”的奏摺有好幾道,個個都說得有鼻子有眼,要按他的情意,很想就此下一道旨意,將他們撤職拘來京師嚴審,但是現在的局勢實在不宜在臨陣換帥了。

黃安德不是朝廷武官,隻是一個鄉勇頭子,朱大典此次訪問可謂是“殊榮”了。朱大典天然不但是為了酬他的拯救之恩。更是拉攏鹿莊主的行動。

本來覺得降服登州隻是年內的事情,冇想到朱大典竟然功敗垂成,生生的讓叛軍燒了糧台,一舉破圍。三萬雄師――此中另有朝廷花了大錢保持,號稱鐵騎的關寧諸營――竟然在登州城下被打得潰不成軍,一向逃到了萊州。

“不,實在不可,我們就去朝鮮!”李九成說道,“李朝孱羸,武備亦不強,我們去朝鮮占一塊地,聚合東江袍澤,說不定能有一個新局麵!”

統統摒擋安妥。朱大典閒坐簽押房內,仍然感覺驚魂不決――他絕非膽怯畏死之人,但是如許一夜之間勝負易手,翻天覆地的竄改實在讓人難以接受。想到本身上任以後,僅僅為了催促各地圍殲官軍進軍就費了無窮無儘的心血,好不輕易到了登州城下,為了保持住士氣軍紀,更是嘔心瀝血。幾誠意力交猝。冇想到這麼後路一個閃失,頓時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