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臨高啟明 - 第三百七十節 京師(一百二十七)

第三百七十節 京師(一百二十七)[第1頁/共4頁]

崇禎沖齡即位,並未受過完整的帝王教誨和曆練,對詳細的政務措置實際還是以閣臣們的建議為主。溫體仁最善於揣摸上意,又擅實務,因此他的奏對常常能合適天子的情意。至於其他閣僚們,多是溫體仁一黨,很少會提出相反的定見,因此朝廷的政事多決於他一人之手。

若說到髡賊之勢,實在比之東虜、流寇實在都要大很多。東虜迄今為止,也隻是占去了遼東都司,廣寧故地。莫要說關內寸土,便是錦州等關外要隘,還是在朝廷把握當中;流寇迅如烈火,倒是旋起旋撲,四周流竄,固然一度攻陷過中都,形成了很大的粉碎,但是向來冇能悠長的占有州縣。

說到這裡,他悄悄地察看了下天子神采,看到天子並無不愉之色,便大著膽量持續道:“髡賊知廉恥,想來與東虜流寇有所分歧,若能曉以忠信仁義,亦非頑石。”

明天天子的氣色較之前些日子要好了一些,不再暗淡無光。閣僚們曉得,比來局勢安穩,天子的表情約莫也好了很多。

這事情在議而不決中也就拖了下來。這幾年江西、貴州、福建等地或是朝廷行文,或是督撫自辦,多少做了些“備髡”的事情,構築了堡壘,新鑄了火炮,彌補了兵丁員額……但是比起雲集在山海關的關寧軍,這些籌辦不過是九牛一毛。

現在髡賊還算“溫馨”,天子如何俄然問起這個來了?

唯有這髡賊不過兩年工夫,便占去了兩廣之地。大明立國以來,除了放棄安南以外,還從未有過如此“失地”之事。

溫體仁見天子並冇有甚麼詳細的議題,便將近些日子各處的奏報采選一些比較要緊的事情稟告,多數奏報天子讀過貼黃以後不必細讀便能夠直接由內閣票擬,交司禮監批紅便可。隻要少數首要的軍國大事需求谘詢內閣的建議。從情勢上來講還是“聖躬獨裁”。

要把威脅儘快毀滅掉。

崇禎微微點頭。固然冇有獲得明白的“招安”的建議,起碼閣僚們有了“共鳴”。且溫體仁剛纔說得話也非常合適他的情意。詳細的包辦,他也不肯讓閣僚們都曉得。畢竟這不是甚麼光彩的事情。

兩個港口的辦理形式,貿易情勢均有所分歧,是以分為“廣中事例”和“月港事例”。不過是哪種事例,其征收的稅收均包含有稠密的處所色采。一向到萬曆派出寺人四周充當稅監,海貿稅收才成為天子內庫支出的一部分。

溫體仁一人定奪內閣事件,視同僚為木偶,把持票擬大權,天子不覺得怪,反而感覺他“孤忠”,故而當時人都天子是“遭瘟”了。

世人說得都是些“和緩”的話,唯獨他唱反調,世人都是一怔。接著又聽他說道:“髨賊自起兵起,傳言戰無不堪,不免高低驕狂。若不挫其鋒芒,顯我上國天朝之威,恐難明白何謂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