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臨高啟明 - 第三十八節 下鄉筆記抄三

第三十八節 下鄉筆記抄三[第1頁/共4頁]

和老霍談了下村民的餬口環境:這裡的地盤產量偏低,村裡遍及還是一天兩頓飯,早上乾的早晨稀的。農忙的時候改吃兩乾一稀。吃糧總量和其他比較好的村差未幾,但是細糧比例更少了,乃至雜糧比例也有所降落――老霍反應說村裡常常食用南瓜“瓜菜代”的農戶很多。我想曉得農戶的存糧有多少,就走進了村裡的個人倉房,卻不測的看到內裡有一台極新的小型蒸汽抽水機。問老霍,老霍說這是給高地上旱田灌溉體係做配套用得。

我問了詳細的施工環境,季園先容說這是一套排水體係,包含排溝渠道和配套的閘、塘,修成以後,能夠解除約莫1000畝地盤的多餘積水。

近期我常常下鄉,偶然起早貪黑一天跑五六個村,但常常是走馬觀花來去倉促,體味真相未幾,研討困難不透。比來在海口鄉村下鄉住村調研,這才使我彌補了以往鄉村調研的缺憾。

我悄悄驚奇她這麼年青就已經在設想主持工程了,再問才曉得她本來是修建打算界泰鬥季潤之元老的高足,已經跟從季元老學習五年了。是少有的全能型歸化民修建工程師。她和她的師兄季墅從十六歲開端就已經處置設想和施工事情了。設想製作過得工程遍及海南、台灣和濟州各地。真是自古豪傑出少年啊。

瓊山固然是海南少有的農業大縣,但工程型缺水和水利工程操縱不好的題目同時存在,這是個共性題目。落實元老院農業精力,不但要增加投入扶植工程,並且還要健全和完美辦理體製及機製。

這一走才發覺這裡的低凹地還真很多!這裡是南渡江的一個回水彎子淤成的地,可謂水鄉澤國。水塘水池星羅密佈。真的是繞了挺遠的路,我們才走到水利工程的工地。一到工地就看到一名20多歲的小夥子趕著一頭“西門達爾”種類的黃牛在車水。

“引水上山”和“千女堤”如此難堪的地步,透露了我們事情中的一個盲點,項目扶植必須處理好配套、利用和辦理的題目,不然就是勞民傷財。

接地氣才氣有底氣,麵對千頭萬緒的鄉村事情,隻要沉下心來,深切一線,才氣體味農夫大眾的所思所盼,把握當前鄉村事情的真相,掌控 “三農”事情的主動權。化解農業鄉村生長的困難,應多一些如許腳結壯地的調研。

“那是‘千女堤’,客歲縣裡構造上千名移民婦女修建的,連中心都來人哩,又是上報紙又是做鼓吹。但是春季裡渠道就壞了,配套的閘門甚麼的也冇到貨。六合會打了物質調配的申請,但是下級還冇批下來,冇有水泥修,冇有閘門,有水也用不上啊!”老霍望水興歎的表情溢於言表。

上午9點剛過,我們來到了潭口。這是南渡江西邊的一個標準村。村民的屋子整齊的有如虎帳,全村有移民160多戶500多口人。旱地首要蒔植番薯,水澆地是雙季稻加一季綠肥。十邊地多種各種雜糧。據縣裡的乾部先容,經濟程度在移民村中屬偏下,但也不是最窮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