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臨高啟明 - 第四十三節 貓耳山下

第四十三節 貓耳山下[第1頁/共4頁]

山下,鎮南號的海兵和海員已經脫手在岸上構築臨時性的土圍子,內裡環抱著栽滿標準竹簽的壕溝、用預製件搭建起來的哨塔正在緊鑼密鼓的施工。

走到小山腳下,能夠看到這裡已經被髮掘出一個不大的環形坑,坑底積著水,成了一個死水潭子。礦坑四周雜草叢生。明顯自從貝凱他們分開後就冇有人再來過這裡。

“這個礦坑一天開采100噸,一個月就是3000噸。能開采七八個月。”嚴茂達計算著。

嚴茂達看了看,從這個礦坑到海邊有4千米,得弄個小鐵道之類才氣進步運煤效力。最好是當場洗煤――這裡有現成的江水可用。他考慮再三問道:“這個坑能出多少煤呢?”

“這是北塘江。”貝凱說,“又叫白藤江。傳聞元軍就是這個入海口被陳興道擊敗的。”他因為學習越南語,對越南汗青也體味了很多。

“喔,本來還是古疆場。看來武裝商站也有很大的風險。”嚴茂達望著滾滾的江水。江麵寬廣,到處裝點著沙洲。這會正在漲潮,海潮上漲處是黃色的水,江流是青綠色的水,在江中間明白的分出邊界,非常壯觀。

第四十三節 貓耳山下

兩小我在海兵的護送下,在雜草叢生的荒地上走了20多分鐘――幸虧這裡是海邊,海風很大,植被不算富強,草也不高。嚴茂達還能模糊看到之前被斥地出來的巷子的陳跡。紫電手推車深深的車轍印在某些處所還能勉強辨認出來。

“先送一批歸化民的礦工過來當基乾,再招募一些本地人。”貝凱說,“朱福元說這裡的農夫日子很苦。鴻基這一帶可更耕地少,都種旱稻。產量偏低,黎朝的賦稅也不輕。兩造旱稻一造雜糧還不敷吃,年年餓死人。應當能招到很多工人的。隻是我們對北圻這邊體味的太少了。”

“我們給這裡取名叫貓屎一號坑。”貝凱笑了一聲,“煤質很好,滿是上好的無煙煤。幾近冇雜質。當時我們大鯨號上的人用一週時候就挖了一百噸煤。可惜這裡開建議來非得大動兵戈不成。當時冇這個氣力投入,厥後老常又和武家談了以糖換煤的和談――武玉甲的莊園裡也有很多煤礦帶能夠開采的。”

“防備呢?”嚴茂達很體貼這點。

“這麼遠?我覺得就在海邊。”

貝凱硬著頭皮充豪傑:“冇事,有30個海兵1門炮,抵擋本地匪賊海盜充足了。北黎朝不會吃飽了冇事策動雄師來對於我們的。”

探坑的成果是這一帶的小山丘下到處是煤礦的礦脈,缺點的是大多埋藏比較深,需求打豎井才氣開采。當時花了差未幾一週時候,貝凱纔在間隔貓耳山3.5千米外的小山丘下找到一處露天礦脈,采掘麵很小,最大直徑不到400米,但是埋藏很淺,覆土層隻要2米。是他們在貓耳山周邊5千米內勘察到的埋藏最淺的礦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