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明帝 - 23.王道

23.王道[第1頁/共4頁]

這話能夠說她是幼年氣盛,可有了她在午朝之時的那一句“邢過不避大夫,賞善不遺匹夫”,蕭澄便知,她這話並不是一時義憤之語。

蕭澄笑道:“暢所欲言便可。”

當然,因著各自的態度和設法分歧,支撐反對也就不一而足。

但是,人的貪慾老是無儘頭的。窩頭能填飽了肚子,便想著吃白麪、吃肉,乃至山珍海味;粗布能掩蔽了身材,便盼著能穿粗布、穿綢緞,乃至綾羅斑斕。

可不巧的很,這位榮尚書前兩日雪地裡驚了馬,把腿給摔折了。而至尊又未曾點兩個侍郎中的任何一名,本日午朝,刑部竟是缺席了。

蕭虞道:“明君當然要長於納諫,可臣子卻也不能是以而失了分寸。嗬,說到底,那些關於明君當如何的談吐,皆是前代先賢的抱負狀況。而所謂先賢又是何人?皆臣子也!”

這件事便臨時告一段落,蕭澄又問:“卿等另有何事?”

“不敢。”蕭虞道。

對此,蕭虞笑了笑,隻說了一句話:“這些朝臣,倒是個個大膽。”

是的,最後一次午朝。

“至尊聖明。”靳學士立時開口,將此變成了既定的究竟。

可靳迪在翰林院待了一輩子了,常日裡一心做學問,於政事上雖冇甚麼建立,卻最是見不得科舉之事上參雜太多的政治博弈的。

蕭澄聽得悄悄點頭,又問道:“那麼,照你的說法,這些先賢傳下來的東西,皆是無用之物了?”

至於這話如果真傳出去了,朝臣們會如何想,就更不在蕭虞考慮範圍以內了。

“說得好!”蕭澄卻滿臉嚴厲地獎飾了蕭虞,“君有為,而法無不為。既法已行行,那便不成因一人而廢除。若不然,何故治天下?”

既然是臣子,他們的談吐,天然是站在臣子的角度上的有感而發,並詭計以此來束縛君王,達到他們本身抱負中的政治目標。

――歸正她的目標又不是太和殿裡的那張椅子。

蕭澄道:“靳卿有事,無妨奏來。”

蕭澄內心非常附和,麵上倒是點頭感喟:“罷了,不說這個了。對於本日會商的刑部一事,你如何看?”

其他人不管內心如何想的,到了此時,也不得不該了。

總而言之,支撐榮桂的人不必然是和他交好或信賴他明淨的;支撐靳迪的也不必然都是榮桂的敵對權勢或認定了其有罪的。

下首一片寂靜,一時並無人再奏事。

蕭虞扯著嘴角笑了笑,應道:“是。”可內心卻非常不覺得意。

這位曹大人的邊幅生得實在是好,真真是眉眼如畫,清秀絕倫,又自帶一股孤芳自賞的蘭竹之氣,令人不敢輕瀆。

蕭虞笑而不語。

在坐的公卿又豈會不知如果有了這麼大的汙點,榮桂就不宜再主持春闈?

這倒也是,大不了就是被趕出帝都嘛,這還正合了她的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