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三國之蜀漢中興 - 第1869章 安民固本

第1869章 安民固本[第1頁/共3頁]

軍詳審敵情,霸術應用恰當,全軍將士高低一心,加上民氣可用,各路豪傑互助,才叫賊軍大敗,此乃軍心、民氣可用也,將軍覺得如何?”

“這便是了,”劉封點頭道,“軍糧畢竟要取之於官方,今幽州樸重秋收之際卻被鮮卑軍粉碎,無糧過冬,更遑論來歲耕作收糧?”

劉封聞言欣喜笑道:“茂先公然不愧為留侯以後,才入軍中便有如此見地,假以光陰,當直追乃祖。”

、縮減軍餉也要先安民療攝生息,就是包管國力的強大。張華言道:“一兵之費,常耗三五農夫終歲勤奮所積,不先使民安居樂業,民且溫飽,又如何能夠養兵?大將軍向來愛民如子,多次鼎新政令,都是移民為先,此乃千秋萬

第二日張華等人趕至涿縣,胡掖祿屋也運送兵糧到範陽,劉封命張華全麵主持安設涿郡百姓之事,將運來的糧草又撥出去一半之多。周處等聞訊前來相勸:“大將軍,我軍苦戰經年,在和河內之時已然糧餉不能佈施,現在兵少,好不輕易能夠滿足軍中之用,卻又分收回去,固然幽州百姓遭遇賊患需求理

中,隻恐連朝廷的糧餉都敢打劫。”劉封言道:“朝廷糧餉皆取自官方,若百姓無田可種,無家可歸,難道竭澤而漁,殺雞取卵?民氣離叛,任你多大本領,具有泛博地盤,也非敗亡不成,縱有霸王之勇,如

之何如?”

劉封問道:“諸位豈不聞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不管為政行軍,都要以民為先,先前軍中為何糧草不繼?”

轉眼兩日疇昔,人馬休整一番,軍卒養好銳氣,劉封正籌辦次日出兵去救薊縣,俄然探馬飛報,薊縣鮮卑軍業已全數退走,薊縣百姓終究得救。

等不如也!”劉封聞言無聲一歎,張權等人能明白這個事理還算不晚,他這一套事理固然不成能再印證了,但汗青上的五胡亂華就是因為這個惡性循環而起,以是劉封纔不吝精簡兵力

張華卻歎道:“先祖有經天緯地之才,絕代難出,吾輩不敢自閉,但願能為將軍分憂便足矣!”

張權等人紛繁點頭,言道:“若處所不靖,地步為墟,荒草成窼,百姓反叛,又需出兵征剿,不但賊磨難平,反而徒增民怨。盜寇多為無衣無食的貧苦百姓,殺之不忍,縱之必將又為禍害,散而為乞,聚而為盜,長此以往,必定十室九空,國力弱損,定為外寇趁虛而入,還是大將軍有遠見,吾

周處明白過來:“本來將軍是助百姓先度過難關,待來年開春廣種糧食,到秋來歉收以後,纔不足糧交納朝廷,如此方為悠長之計也!”

劉封笑道:“是這個事理,不過幽州被賊軍踐踏,隻恐一年難以規複元氣,還需遵守先前三年免賦稅之法,先養民,才氣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