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三國之蜀漢中興 - 第351章 佛道之爭

第351章 佛道之爭[第1頁/共3頁]

關羽責怨道:“大師既在荊州,何不與關某見上一麵,也好了結當年拯救之恩,何故遲遲至此,方來襄陽城?”

“恰是!”那名將領點頭答道:“此女乃剛候獨一血脈,聶將軍未能保全張虎,定然心中有愧,此番其女大婚,定然放心不下,故借探親之名暗中前去。”

這員小將恰是司徒陳嬌之子陳騫,字休淵,為人沉厚,甚有智謀,被派到張頜軍中曆練,深得張頜愛好,令其辦理軍中文手劄件來往,參論軍事。

現在是魏國的機會,壽春所處的計謀位置對兩國來講都尤其首要,這是吳國進軍中原的據點,也是魏國拿下揚州的基石最,兩邊在壽春的爭奪上各有勝負。

吳國俄然喪失柴桑,孫權將軍事重心轉向了九江口,並裁撤了違令撤兵的陸遜多數督職位,將其召回建業。

同時傳旨東吳各郡,各地征調兵力援助火線;

“將軍,據密信來報,聶遠並未回幷州探親,至陳留便繞道兗州往南而去。”下邳太守府中,一名年青將領正向一臉滄桑的張頜彙報方纔送來的諜報。

當年劉封尋求諸葛果,毀了諸葛果的道果,他也曾說過近似的話,但劉封一席話卻也振振有詞,現在這老衲又提及逆天改命,佛陀托夢的事情,不由諸葛亮心中起疑。

“請將軍放心,部屬正在辦理,包管萬無一失!”陳騫答道。

雖說兩國談和,但誰也不會覺得兩邊就此罷兵,不管是壽春還是彭城的戍守都涓滴冇有放鬆過,火線各城太守無不日夜加強城防,籌辦秣馬厲兵,靜待機會!

“莫非大師覺得,是燕王逆天改命,倒置因果,纔有現在之局?”一向閉目假寐,在一旁輕搖羽扇的諸葛亮,聽到這句話以後,展開了眼睛,淡笑問話。

普淨笑道:“老衲冒險救了將軍以後,便知鎮國寺不宜久留,便雲遊四方,來至當陽玉泉山,見此地山明水秀,就於山中結草為廟,每日坐禪參道,常聞將軍動靜,甚感欣喜。”

“老衲曾得佛陀托夢,蓋於玉泉山能與將軍英魂會晤,卻不料麥城一戰,燕王橫空出世,將軍大難不死,現在又重振襄陽,威勢無兩,當真世事無常,因果難料,是以遲遲不敢驚擾將軍。”

“某與聶將軍數年相處,其甚有文遠之風,此乃人之常情,若他能在雄師彙合之前趕至軍中,還望休淵擔待一二。”

“嗬嗬,”張頜擺擺手,自嘲笑道:“或許是年紀大了,便生出些頹廢動機來,這幾日你令人抓緊籌辦軍糧之事,朝中出兵的動靜應當頓時就到。”

剛纔普淨那句麥城隕英魂,上庸逆天命,諸葛亮記得清清楚楚,這較著就是指劉封千裡救人之事。

關羽見普淨說得似是而非,倒也不去究查太多,笑道:“大師本日能來,乃吾兒三生有幸大喜之日,還望大師吃杯素酒,他日某當親去玉泉山拜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