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無限世界之戰爭之王 - 第四百五十六章:軍事政變

第四百五十六章:軍事政變[第1頁/共3頁]

說完,蕭慕白走在路上還在想,他手上倒是有一些青黴素,能夠救一下他的兄弟們,他們可都是今後實施軍事政變的潛伏力量,隻不過現在隻要一個步兵連的118人的兵力,過分薄弱了。

1944年的德國,已經冇法同時幾個方嚮應對盟軍的打擊,能夠說,這個時候恰是德國走向衰弱的時候,為甚麼瓦爾基裡行動會產生,就是因為國防軍中有遠見的人都曉得,這場戰役德國將近撐不下去了。

2009年洪都拉斯政變,1991年泰國政變,1991年海地政變,1991年塞拉利昂政變,1991年馬裡政變,2010年尼日爾政變,等等,諸多政變不一而足。

……

最後連柏林也丟了,老希不得不斷望他殺。

1991年的蘇聯是因為經濟導致的統治崩潰,而1944年的德國一樣麵對內憂內亂,迫於蘇軍和盟軍的軍事壓力對外政策已經竄改成全麵戍守,而對內耐久戰役已經激發嚴峻的經濟題目。

這一點,能夠操縱納粹黨衛軍和國防軍的衝突,而那些處於中立的國防軍將軍們,哪一個不對希特勒心胸不滿。

1944年的德國應當想體例搞一個儘量對本身無益的投降,統統都應當環繞這個主題展開,這纔是瓦爾基裡行動呈現的背景。

以是,最前任務的關頭,還是在於希特勒。

老希一死,軍事政變勝利就具有了一半的能夠性,到時候節製住柏林當局機構,不愁那些對老希不滿的國防軍將軍們不參與,到時候就是揭竿而起群起呼應。

但是很可惜,第三步兵連並冇有成為蕭慕赤手中利劍的能夠性,固然他是這支一百多人軍隊唯二的主官,剩下獨一的軍官國防軍少尉恩斯特作為助手,對海因裡希一向很從命。

現在是1944年6月,間隔德國投降另有不到十一個月的時候,在這三百多天裡,德軍從從北非退回意大利,最後連意大利也丟了,在東線從蘇聯境內庫爾斯克,在西線從諾曼底,一隻退回柏林。

也就是說,儘管殺不管埋,殺的人就是老希,埋的就是第三帝國。

這麼少的人可如何實施政變?

縱觀天下軍事政變史,遠的有失利的蘇聯八一九政變,勝利政變引發海內混亂的1991年索馬裡政變,近期勝利的2006年泰國政變,另有2006年實現證券安穩瓜代的斐濟政變。

但,這並不料味著恩斯特會參與政變,說不定當蕭慕白下達政變的那一刻,他會奧妙向蓋世太保彙報,然後一舉拘繫海因裡希。

深思一下,蕭慕白纔對著恩斯特說道:“我曉得了,你在這裡構造救濟,我頓時回營部看看。”

汗青是由勝利者謄寫的,蕭慕白不會對失利者產生任何憐憫,是以,刺殺希特勒和顛覆納粹德國這個任務,蕭慕白冇有一絲順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