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武俠仙俠 - 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八十三章 針對性調伏

第五百八十三章 針對性調伏[第1頁/共9頁]

上師的教言大抵如此,對於我來講,卻獲得了很多感慨。我們的彆離念飄忽不定,不成捉摸,偶然候生起歡樂之心,偶然候生起痛苦之心,偶然候則生起蒼茫無記的世俗意念。如果我們不想方設法對治,那它就在偶然義當中永久地流轉,是以為了斷除彆離念,我們應精學習持寂止。

作為體例,察看自心,便能夠斷除彆離。這一點,有點像禪宗中看本身的心,法門大抵差未幾吧。

這有點像傳說,有點近似於陳咬金三板斧的來源,是夢中的神仙奉告他的。但是,這事卻清楚地記錄在米拉日巴的傳記中,是他的弟子惹瓊巴親耳聽到師父如許說的。

對上師不生邪見,這也是戒律之一。

“大多人都有彆離心,這是修上師瑜珈的遍及題目。”上師固然如許說,但是,我不敢必定他是在安撫我,還是在陳述究竟。

“現在有些其他家數的弟子,以為不必儘力聞思而熱中於修行,覺得整天閉起眼睛坐在那邊這纔是究竟的修法,對此種說法我不大覺得然。有些人說不需求聞思,就像普賢如來一樣修便能夠成績,但這類人也太不自量力了,也不揣摩一下,本身是否是普賢如來那樣的根機!但願大師必然要再三地聞法,常常聞思循環的痛苦、禱告上師、對眾生生起大悲心、修自他互換的菩提心,這就是最殊勝的一種修行。”

“如果僅是修持而不竭除彆離念,也不成能現前清淨的禪定和聰明。所覺得了將本身的境地越來越增上殊勝,務需求斷掉統統卑劣的彆離念,為此我們應住在沉寂的處所,常常要察看本身的心。”

“若心真正能安住,那統統的彆離念就會消於法界;我們若冇有熟諳其賦性,那彆離念就會越來越強大。比如對一個年青的女子,最好一開端就不要看她,然後不要去想她,也不要與她發言,不要跟她打仗,當內心產生小小的貪婪時,就應噹噹即斷掉。不然若你跟她靠近,與她說話,然後與她一起做一些不清淨的行動,最後你們的結果就會越來越嚴峻。以是,在統統彆離念萌發之際,我們就該當即加以斬掉。如有彆離念,就不能成績寂止,因為所謂的寂止,就是指斷滅彆離念而言。”

臨時的循環並冇有任何東西值得尋求,真正值得我們企求的是永久穩定的殊勝聰明。是以我們平生當中所做的各種瑣事,全都是徒勞無益。

既然已經獲得上師瑜珈的全數修法心要,接下來的實際,就全憑小我的儘力。正所謂徒弟領進門,修行靠大家。

“心如變幻的軍隊,與這個變幻的軍隊對壘的時候,但願大師不關鍵怕,應充滿信心,因為它本無自性。如果冇有調伏自心,則在三界中會感受無量痛苦,而此生又像閃電非常長久不成靠,以是但願大師再也不要今後遲延,應當儘快去行持。如果心中存有人間八法,如許僅在大要上修持正法、持守戒律或是具有必然的聰明,那實際上並無太粗心義,以是我們該當一心一意地察看本身的心。若自心不能安住,就諦視釋迦牟尼佛的心間,若產生昏沉,就往上觀他的肉髻,在大指模當中,也有觀筆墨或標幟,如許觀想佛在心內裡,就輕易調伏本身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