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武俠仙俠 - 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四十三章 道密兩旁證

第五百四十三章 道密兩旁證[第1頁/共7頁]

如許的人如何能夠入得了定?一出定滿是彆離念,談菩提心太早了。連根基的慈悲心都冇有,你說能修出甚麼來呢?念甚麼咒也冇有效,還修空性聰明啊,空性聰明能夠降伏一點本身的煩惱,起碼能夠撲滅一點本身的貪、嗔、癡,但慈悲心還是不敷。

“另一個是關於密教的,有一名法師,他也曾從禪定的方麵講過,善行與入初禪的乾係。你曉得,初禪已經是很不得了的成績了,我們這平生,如果能夠到這個層次,也不算冤枉了,對不對?”

要入到初禪以上境地的人,都要修四無量心。善心必然要超出欲界天的善心,不起煩惱,纔有能夠入到初禪以上的禪定。如果你的內心充滿了煩惱,甚麼事情都會動你的念,如何能夠入得了初禪呢?你如何練也達不到阿誰境地。

你們好好想想本身是甚麼根底,要想去極樂天下,還是要先好好地培養慈悲心。為甚麼唸佛的人千千萬,往生的人那麼少?就是因為冇有慈悲心。

“都是些甚麼?”

馬鳴菩薩提出處理的體例是“要當集統統善行,救統統眾生”,應當發大悲心修統統善行,救統統眾生,如許才氣夠離開無邊的苦海,暴露真如本來的清淨光亮,“離彼無邊客塵垢染,閃現真如”。南先生說:“賦性的光亮是主體,外界的染汙叫作客塵,靠修行才氣把主體顯現出來。”每做一件善行,如同一次激起海水的波瀾來衝蕩內心的灰塵。

我們凡夫對統統民氣態是不一樣的,對父母、對朋友、對淺顯朋友、對怨敵,你心態是不一樣的,這就是凡夫。對你好的,你對他起固執心,對他好一點。實在是以自我為中間,這就是冇開端修行的一種表示,彆離念特彆重——這是我的父母,那是他的父母;這是我的孩子,那是他的孩子;這是我的朋友,那是他的朋友;這是我的師父,那是他的師父“我”和“他”分得特彆清楚,申明你劃一心都冇開端修,冇有劃一心,彆離念極重。

當然,不要說成績,就是一點動靜,都能夠極大的鼓勵我們。我們現在的題目是,一點動靜也冇有。小胡學佛,冇獲得動靜,以是愛情信號一來,他就回家了。

“他也講了一段關於善行的事理,按他的說法,善行,有很多服從。此中有一個服從,從實證或者道家的體例來看,倒是能夠瞭解的。他說,善行,有助於晉昇陽氣。”

剛問完,我就悔怨了,跟哲學傳授糾邏輯弊端,不是找死?

“我也不曉得該如何瞭解,他所說的禪宗中的境地與停頓,我冇體味過。何況,這是不言之教,本身冇進入,就談不出見地來。但是,我看過彆的教派類似的說法,或答應以作為乾證吧。”

我要他少廢話,直接說就行了。上麵是他大抵的意義,我也是按照回想清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