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政體革新(一)[第1頁/共4頁]
張君武金口既開,趙登高自是不敢稍有擔擱,緊著應諾之餘,倉促便退出了禦書房,未幾會,便已陪著房、杜二人又從外轉了返來。
這一聽張君武都已將話說到了這麼個份上,連同蕭瑀在內的諸般臣工們自是都不敢再在此事長進言,隻能是齊齊躬身獎飾不迭。
蕭瑀所言自是不無事理,從安撫民氣的角度來講,殛斃太重確切不是啥功德來著,但是張君武倒是彆有考慮,正因為此,他並未采取蕭瑀的定見,也冇給其他朝臣們出言進諫的機遇,揮手間便已將此事作了定論。
“哦?這麼快?”
“小錯可恕,謀逆者皆在不赦之列,若無重刑,何故警示先人,此事不必再議,傳詔李靖、徐世勣照著履行便好。”
張君武伸手將兩枚小銅管都接了疇昔,熟稔已極地扭開了其上的暗釦,從內裡取出了兩小捲紙,攤將開來,細細地過了一番,龍顏頓時為之大悅。
重處輔公佑等背叛,於張君武來講,不過隻是小事罷了,政體鼎新方纔是張君武真正體貼的大事,對此,貳心中實在早有通盤之考慮,但卻並未急著說將出來,而是將這等困難丟給了諸般臣工們。
見得張君武道破了本身二人的來意,房玄齡也就冇去說甚繞彎子的話語,一開口便點出了政體改革最大的礙難之地點——各州刺史皆手握重兵,都是安閒慣了的,現在朝廷突然要收權,不止是那些投誠朝廷的刺史們會鬨定見,便是原帝外洋派的那些大員們怕也難心折口服,倘若群起抗辯的話,事情怕是真就不太好結束了的……
眾文武高官們明顯也都冇推測李靖竟然勝得如此之快,頓時全都為之瞠目結舌不已,好一陣的死寂以後,這才俄然發作了起來,又大聲大讚者,也又緊著向張君武道賀者,也有對此動靜表示存疑著,一時候滿大殿裡儘是噪雜之音。
“陛下聖明,微臣與克明就政體改革一事籌議了一回,分歧覺得陛下的章程應是肅除各州擁兵自重之良方,隻是真欲行了去,卻恐各州反彈過巨,一旦激發大亂怕是不當,不若緩緩圖之為好。”
“玄齡所言甚是,但是朕卻覺得此事要議也須得有個底本,如許好了,朕倒是有個計算,唔,這麼說罷,朕籌算將天下劃三十省而治,現有之州皆降為府,轄地臨時穩定,每一省皆設巡撫司,掌印者為巡撫,管軍管民,直接對朕賣力,由政事堂羈繫,其下又分設佈政司與安撫司,兩司長官彆離為佈政使與安撫使,其中佈政使管財務與民政,安撫使管治安與綏靖,另,每一省又設將軍一人,管軍不管民,此四司皆有直奏之權,相互監督,當可確保不至有專擅之虞,每一府設知府一人,知州為其副,每一縣設知縣一人,通判一報酬之副,各府又設守備一營,由府兵充當,再有,各省、府、縣皆須得設常平倉與義倉,覺得平抑糧價以及救災濟急之用,朕要說的臨時就這麼多了,卿等可依此章程各上本章,各抒己見,言者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