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定計平河北[第1頁/共4頁]
秦瓊的觀點明顯與程咬金相左,也不等張君武有所表示,他便已提出了完整相反的觀點。
“諸位愛卿,高、羅二賊各自龜縮不出,卻又守望互助,更有突厥漢國在背後作怪,此一戰怕是不好打啊,眾卿家對此戰可有甚謀算,且就都說說好了。”
瑞明三年六月二旬日,張君武率三十一萬雄師度過漳水河,旬日內連下邯鄲、钜鹿等重鎮,高家軍始終避而不戰,一起退往清苑,撤兵速率極快,不但如此,每撤離一城一地,皆劫奪無算,留下座座儘是哀鴻的空城,迫使華軍不得不分出大量的精力去安撫河北一地之百姓,與此同時,進占了樂壽的羅藝所部也在撤兵,隻不過羅家軍並不似高家軍那般猖獗收刮,其撤兵也並未撤遠,僅僅隻是從樂壽撤到了安次(今之霸州)便即屯駐了下來,與屯兵清苑的高家軍成犄角之勢。
“陛下明鑒,微臣覺得二賊中高弱而羅強,如欲速勝,當須得先以一部管束羅藝,主力則敏捷趕至清苑,一舉圍殲高賊,而後再乘勝進犯羅賊,如此,或可早平河北。”
“回陛下的話,微臣覺得樂壽留軍過量則羅賊一定被騙,留軍過少,又恐尷尬用,若隻須守得五日,六千步軍足矣!”
高開道底子就冇去理睬步兵將士們的訝異,也冇籌算去救援那些落水的馬隊們,更未曾在乎河對岸另有著千餘步兵在留守,率騎軍衝過了浮橋以後,緊著便吼怒了一嗓子,自有身邊簇擁著的親衛們齊齊翻身下了馬背,狂亂地衝到了四座浮橋頭,猖獗地劈砍著牢固浮橋的粗大纜繩。
“陛下明鑒,微臣覺得懋功之策應是可行,隻是在微臣看來,我軍若攻高賊,羅藝一定會儘力去救,反倒是趁機南下,以斷我軍後路之能夠居多,倘若樂壽、钜鹿有失,則我軍必危,故,若欲引羅賊中計,還須得能確保樂壽不失,如此,方可便宜行事。”
高家軍的猖獗不是冇有啟事的,這不,就在四座浮橋前後被砍斷之際,煙塵滾滾大起中,羅士信已率六千鐵騎趕到了河邊,這一見浮橋已斷,羅士信頓時便被氣得不輕,可也冇轍,隻能是氣惱萬分地罵了一聲,轉而將肝火全都宣泄到了那些兀自搞不清狀況的高家軍留守兵士們身上。
“嗯,懋功可有甚要說的麼?”
徐世勣一樣也是同意先攻羅藝,隻不過他的闡發戰局的角度卻較著比秦、蘇二將站得更高上一些。
李靖大抵上是認同徐世勣之謀算的,隻是在細節處,明顯有著分歧的觀點,從戰術的角度來看,應是更切近實際一些。
“快,出刀,砍斷浮橋!”
蘇定方的闡發與張君武心中對高、羅二人的本性之判定大抵分歧,隻不過在戰術安排上麼,張君武倒是彆有算計,但是他卻並未急著道出,而是不置可否地輕吭了一聲,便即將題目丟給了徐世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