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固根(下)[第2頁/共3頁]
趙匡胤此時已經不拿他當胡言亂語的小孩子了,非常嚴厲的道:“說說看,廂軍如何改。”
孫悅道:“這天然是千萬不成的,批示使必須在知府之下,以文馭武,不然批示使手裡有刀把子,知府就成了安排,跟後唐也就冇甚麼辨彆了,臣是覺得,能夠由軍委部屬在處所再多派一個文官位同通判,在知府之下,專門賣力軍旅之事,卻直接朝轉運使彙報,將軍事預算伶仃拿出來,知府無權去動用,專門賣力所屬州縣廂軍將士們的餬口題目,由此人管住虎帳裡的荷包子,如此,則此人既製衡了批示使,又能對知府稍有製約。”
趙匡胤臉都黑了,直接道:“行了,直接說你的對策便是,莫非要進步批示使的職位?”
“軍政分離,四個字足矣,官家欲設轉運使削奪節度使的財權,臣覺得此策大善,但臣還是那句話,節度使也好轉運使也罷,這都隻是上層的葉子,每一個將士纔是根,當然,朝廷對廂軍必定冇有那麼大的精力了,也用不著,但臣覺得,起碼應當節製在知府和批示使這一層級。”
趙匡胤揮揮手道:“無妨,你持續說,還真指著你一娃娃將甚麼都想到了不成?”
“是,那臣就持續說了,廂軍,在臣看來也是要辨彆對待的,臣剛纔說的這些隻是合用於大部分的州府,火線廂軍和火線廂軍的職能天然分歧,比如雄州的天雄軍,他們駐守在契丹火線,天然跟其他處所不能同而語之,莫說是派轉運使去收錢,朝廷每年還得給他們彌補大量的軍費,這類處所,臣剛纔那一套天然就行不通了。”
趙普笑道:“那官家可要快一點同一天下才行了,如果隻讓雄州享用禁軍報酬,朝廷咬咬牙倒是也擔得起,如果秦州、揚州、潞州都享用這報酬,朝廷非得讓那些將士們吃黃了不成。”
“官家聖明,廂軍,本是為了給禁軍做彌補,撻伐之時或為前鋒修橋鋪路,或為後勤運輸糧草,若各地知府都像臣這麼個搞法,三十年今後,便是有五十萬的廂軍,可還擋得住契丹鐵騎的一輪衝鋒麼?”
趙普道:“這也是強乾弱枝的關鍵地點,那種處所,統統以戰事優先,派不派轉運使,實在都冇甚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