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暴君的偉大 - 第六十六章 開發台灣

第六十六章 開發台灣[第3頁/共4頁]

考古學家考古發明遠在新石器期間,中國大陸東南地區的印紋陶文明就已經傳播至台灣。而關於台灣的筆墨記錄則最開端是春秋期間,中國最早的史乘――《尚書》中當時將台灣稱為“島夷”。到了漢朝,大陸住民則稱台灣為“東夷”,三國期間稱之為“夷州”。固然這些時候大陸人曉得在外洋有這麼一個處所,但是因為地理以及帆海技術的限定,是以那之前台灣與大陸都冇有政治軍事交換,直到三國期間的公元230年。

楊廣不但是一名雄才大略的天子,同時他也是一名有誌於“海上遠略”的君王。《隋書・傳》記錄:“大業元年(605),海師何蠻等言,每春秋二時,天清風靜,東望模糊,似有煙霧之氣,亦不知幾千裡。”至於楊廣聽後的表示則冇有記錄,但是應當是有了對遠洋的神馳。

按照《三國誌・吳誌》記錄:230年,占有江南的孫權派衛溫、諸葛直兩位將軍帶領遠征海軍一萬餘人渡海達到夷州(台灣),因為當時說話不通,又稀有千將士因為水土不平病亡,兩位將軍隻得率部返回大陸,同時帶走土著數千人,但是也留下了他們先進農業出產技術和鍛造技術。這是有筆墨記錄的大陸住民最早的一次去台灣的大範圍行動,也是有記錄的大陸與台灣的第一次政治交換事件。厥後,東吳丹陽太守沈瑩寫了一本名為《臨海水土誌》書,對當時的台灣群眾的餬口有詳細的描述,詳粗活潑地記敘了“夷州”和“山夷”的環境。“夷州”指的是台灣;“山夷”指的是台灣本地的老百姓。

現在當我們說到寶島台灣的時候,總喜好說一句“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國土。”那麼這個自古到底有多古呢?是從夏商周開端算起還是從三國、隋唐、明清哪個朝代呢。

在裴世清訪日前後(600―614)的十五年間,日本起碼四次調派使節朝貢隋朝。裴世清的訪日及日方訪隋的中日友愛活動對日本的影響是不成估計的,它鞭策了了日本的“大化改革”。大化改革的核心人物,有很多在隋朝學習後返國的留門生和學問僧,他們在大化改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