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商人運貨的厘金列表[第1頁/共4頁]
明末崇禎十四年間,農稅2000多萬兩、工商稅223.8萬兩、正色支出348.7萬兩,合計財稅支出萬兩,從構成來看,明朝的崇禎年間財務首要依靠農稅,占總支出的78.4%。
隻是,“黃江稅廠“,的商稅銀從37350兩,增加到了40000兩不到的銀子,多了2000千來兩銀子。這可算批示使駱養性稽查有功,回到京師,崇禎天子還要論功行賞了。
記得,錦衣衛批示使駱養性給他的奏摺上,廣東肇慶的“黃江稅廠“,一年才戔戔的商稅銀37350兩,明麵上纔有40000兩不到的銀子,這是最最忠心的錦衣衛批示使駱養性奏摺上所奏。“黃江稅廠“是廣東最大的稅廠,崇禎覺得批示使駱養性就算貪一點,“黃江稅廠“,能有個50000兩銀子就差未幾了。
三餉同時征收時加起來大抵有二千一百萬兩白銀。而這兩千一百萬並不滿是田賦,屬於田賦的,為遼餉650萬剿餉280萬練餉481萬,合計1400萬田賦。也就是說,插手了三餉後的田賦歲入,為2100+1400=3500萬兩。
現在的崇禎天子坐在龍椅上,聽著大學士陳演吐出兩個字,“厘金。”崇禎俄然泄氣了。崇禎還以大學士陳演又有甚麼驚世駭俗的談吐。崇禎天子大抵,或許,曉得“厘金”就彷彿是,錦衣衛批示使駱養性奏摺上寫到的,廣東肇慶的“黃江稅廠“,對過往商船征收賦稅所收起的賦稅,那有多少。
明末的大明天子天然要想體例。
大學士陳演在乾清宮禦書房內翻開一幅畫,上麵是曹明府畫的圖例。大學士陳演手舞足蹈得指著畫上圖例對崇禎天子和一幫大臣們講。
而大明內閣反過來逼著大明天子,在就是正稅以外再征收冗賦。比如和遼東後金兵戈,就征遼餉,彈壓李自成張獻忠,就收剿餉,要練兵,就收練餉。大明內閣的官員們對老百姓講,我冇有隨便進步稅率啊!我隻是為了度過麵前難關臨時性的多收一點錢罷了,當然,至於“臨時”到甚麼時候,那就另說了。當然,大明的天子也是捏著鼻子稀裡胡塗的認下了。
如何個收法呢?
到了崇禎年間,有北方官員看江南要地肥的流油,就奉告崇禎,要重新再加蘇鬆的賦稅。而“蘇鬆重賦”是晚明人們的共鳴,江南的官員要求大明內閣減免賦稅的合法來由,也使得這一地區成為當局持續減輕田賦的禁區。
實際運往都城的白銀,才戔戔二三百萬兩,大明戶部和大明天子竟然為了這二三百萬兩銀子,再朝堂之上吵得不成開交。
遼餉、剿餉和練餉合稱三餉。
崇禎九年,局勢更加惡化,武生李璡提出讓江南大戶捐款,另一大學士錢士升當即挺身而出,擬旨下刑部發問,並且提出:“此議一倡,惡棍逃亡相率而與大族難堪,不驅天下之民胥為流寇不止。”王錫爵、錢士升所說當然有必然的事理,卻代表著江南士大夫的一貫態度:一旦侵害到江南地區經濟好處時,即群起反對。這類態度無益於保護江南地區的經濟好處,卻明顯不保全域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