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洋雙巴”印記[第4頁/共5頁]
“珍寶”在爬仲夏路和銀沙岸的大坡時非常驚險,很有過山車的感受,先爬到高處,再俄然落下,略微有些顛簸,車內的搭客也會跟著一起閒逛,老徐在這段路上不敢有半點忽視,駕駛非常謹慎,神采嚴厲,恐怕出變亂。
老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這些洋玩意兒改革的不完整啊,算了,開著順手就行。”
隻聽那“小棕熊”歡暢地大呼:“哦,好多雙巴,好多雙巴,爸爸,我們就在這站下車,你抱著我照張相吧。”車輛恰好駛近付家莊站,車場裡停著一大排“珍寶”,有黃有綠,每一輛都是“窗含瑞雪”,彆有神韻。
1989年3月20日淩晨,海天一色,晴空萬裡無雲。在A市黑嘴子船埠堆積著翹首期盼的人群,跟動手拿對講機的裝卸隊長一聲渾厚的“起吊!”25輛藍白相間、車身寫有“溫和七星”字樣的三手DMS倫敦珍寶和二手的九巴MetalSections及BACO四輪雙巴被從船上用吊車高高吊起,再悄悄放到地上。
這25輛已經在東方明珠退役的“珍寶”,立即開端在北方明珠度過餘生,穿越在青泥窪橋到療養院、銀沙岸、海天白雲大旅店這段路途,顛末很多老街道,“智仁街”、“青雲街”、“石葵路”、“群英巷”、“桃源街”、“仲夏路”等,這些站名在坐過401的A市人當中是耳熟能詳的。
直到2003年夏天,兩人終究在5路和22路互換的金陵6101S型大雙巴上再次見麵,路還是那條路,隻是“珍寶”已經不在了。
“哦,太好了,終究有雙巴坐了!”“這車好氣度,但願能快點上線!”“媽媽,媽媽,你看,好高的車!”一天以內,大街冷巷都在會商這些新來的“珍寶”雙巴。婦孺皆知。
一早被帶領電話喚醒,鎮靜地前來接船的司機老徐表情非常衝動:“冇白夙起,這但是我第一次見到雙層巴士,並且還是從‘東方明珠’漂洋過海來的英國貨!”他身邊的晚報首席記者曉琳早已舉起相機“哢嚓哢嚓”猛按快門。“兩顆‘明珠’終究有交集了,固然這些是二手乃至三手車,但終將成為一段永久的回想。”
眾位司機都非常難堪:“坐在右邊開車還真的很難風俗。”“這些車在上大坡時會不會出傷害?”“另有彆的題目冇交代清楚吧,車裡那些遺留下來的洋裝備如何辦?”
第二天,曉琳的這篇稿子公然登載在了晚報上,占了很大的版麵,配上她經心拍攝的照片和流利的訊息稿,使這則動靜獲得了極大的存眷,每個看到的市民都沸騰了。
這些雙巴的形狀非常“另類”,有“圓臉”的,有“方臉”的,上車門在車子的左前端,正對駕駛席,有兩片的一側摺疊門,也有四片的對半摺疊門;而下車門與淺顯公交車一樣,都在右邊中間部位,同一是四片對半摺疊門。車後凹凸有致,精美的弧線非常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