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帝王後妃宮廷風雲人物[第1頁/共11頁]
趙匡胤的祖輩均做過官,其父趙弘殷為後唐莊宗李存勖的愛將。因為出身將門,趙匡胤自幼便學習騎射,表示出極強的恒心和毅力。他曾找了一匹冇有順服的烈馬來練騎術。趙匡胤才坐上馬,那馬卻不甘人騎,使起性子來,直朝城門疾走。趙匡胤猝不及防,一頭撞在城樓上摔了下來。在場的人大驚失容,都覺得他必受重傷。哪知趙匡胤卻猛地從地上躍起,敏捷追上烈馬,縱身躍上,將烈馬順服,本身卻毫髮無損。
開寶三年(970年)玄月,趙匡胤對一向回絕臣附的南漢停止討伐,宋將潘美、尹崇珂率軍攻至廣州城下,南漢後主劉(龍天)出降。南唐(江南)自宋成當即對宋臣附,趙匡胤想滅南唐而師出知名。開寶七年(974年)玄月,遣使召南唐後主李煜來朝,當李煜稱病不來時,即於十月派曹彬、潘美統兵打擊;次年十一月,宋軍攻占金陵,李煜被迫降宋。開寶元年(968年)七月,北漢主劉鈞死,養子劉繼恩即位,趙匡胤以為是毀滅北漢的好機會,次月即派李繼勳、黨述統兵攻北漢。北漢劉繼元殺劉繼恩即位,遼軍應援救北漢,宋軍退回。開寶二年正月,趙匡胤又親征北漢;仲春,攻至北漢都城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城下,圍攻數月未下,受夏雨和疫病困擾,隻得再次退兵。
太祖趙匡胤
李筠鎮守潞、澤、沁等州達8年之久,他為人驕橫放肆,連周世宗都不放在眼裡。宋太祖繼位後,曾遣使者去封李筠為中書令,欲用高官宋元通寶厚祿來皋牢這位後周老臣。李筠竟命令將使者拒之門外。顛末幕僚幾次勸說,他勉強歡迎了使者,但卻在接待使者的酒宴上掛起周太祖的畫像放聲大哭,表示對宋太祖的激烈不滿。此事被北漢國主劉鈞所知,便承諾幫忙李筠起兵攻宋。李筠宗子李守節分歧意父親的做法,但勸止無效。太祖得知李氏父子定見不一,任命李守節為皇城使以探李筠企圖。李筠也趁機派兒子入京,以窺測朝中意向。李守節入宮,太祖開口便叫他為太子,嚇得李守節魂飛魄散,連連叩首表示儘忠新君。太祖讓李守節歸去勸李筠撤銷造反的動機,哪知李筠不聽兒子奉勸,於建隆元年(960年)四月正式起兵。但是,李筠傲慢無謀,他冇有采取幕僚們的一些精確建議,竟率軍直搗汴京。太祖派大將石取信、高懷德、慕容延釗和王全斌等人率軍平叛。此時,曾承諾出兵互助的北漢劉鈞卻坐山觀虎鬥,竟按兵不動。石取信在兩軍的初度比武中大敗李筠,打擊了他的銳氣。同時,太祖又率軍親征,李筠連遭敗績,退入澤州城。太祖親身批示各軍攻城,澤州城破,李筠投火自焚,李守節以潞州降宋,李筠之亂被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