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幾件小事[第2頁/共4頁]
報仇這類事情,天然是越早越好。遵循馬璘以往的性子,天然是要立馬揮軍殺疇昔,現在他整小我變得平和了,倒不至於這般暴躁,不過這個仇必須是得儘早報的,而被抓走的漢民也得儘快救返來。
法海和尚也老了幾歲,不過精力還好,殷勤的領著馬璘去了龍興寺前麵,刻滿了雕像的崖壁之下有著一個小院,便是空見當初的寓所。現在便是多傑母女所住之地,也是大儒們傳授多傑漢家文明的處所。
以是臨時冇法去河中,而是先要送多傑去擔當象雄王的王位。安西這邊的事情,也都得臨時先放一放,統統都要比及從羌塘之高低來以後再說。
上一章末端部分,動靜傳到“捕喝”,而非“渤海”,手滑打錯,包涵包涵。彆的,感謝書友“隆隆書友”的打賞^_^
象雄王亦是苯教的魁首,象雄王死了,新的象雄王就得繼位。而象雄王李貢布冇有子嗣,隻要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兒,這個女兒倒是和花和尚空見生了一個兒子多傑,李貢布死了,小多傑便成為了象雄國法定的擔當人了。
論弓仁上高原之初,亦是遵循李隆基的號令,操縱本身祿東讚先人身份在羌塘上的影響力合縱連橫,鼓勵各個羌人部落相互爭鬥,從而逐步耗損,減少高原上羌人的人丁。當初論弓仁在東,杜環岑參在西,一同鼓勵羌人內鬥的同時向牴觸各方出售兵器攫取暴利,一方麵減少羌人的人丁,一方麵從經濟上來抽乾羌塘上的財產。高原上羌族漫衍極廣。丁口超越二百萬,要想儘量減弱天然是需求極長的時候。不成能一蹴而就。之前的情勢極好,不管是論弓仁還是杜環岑參他們做得都不錯,江南江北另有大雪山一帶的部落相互攻伐,都得從唐人這裡采辦兵器和補給,人丁不竭的減少,財產不竭的外流,可誰都冇體例停下來。他們之間的恩仇持續幾個世紀,之前都是有讚普家屬在上麵壓著,現在冇了讚普家屬,相互之間互不平氣,抨擊便是無窮無儘的。
這一次,趁著北征回紇之時,論弓仁建功心切,直接帶著從哥舒翰那邊分出來的隴右兵馬直撲邏些,勝利占有邏些城。邏些乃是吐蕃帝國的都城,亦是吐蕃的意味,這一戰亦是算作滅國之功,論弓仁也是是以獲得了大量的封賞。
這對於大唐而言,未見得是個好動靜,畢竟吐蕃帝國的丁口超越二百萬人,遵循三戶抽一丁的傳統能堆積二三十萬精兵,如果一戶抽一丁可戰之兵更多,而現在吐蕃冇了,羌人還在,諸羌部落人丁減少的還不到一半,羌塘和四周地區的羌人仍然是有百萬之數,聚合起來仍然是一股刁悍的力量,這間隔馬璘之前的目標,可還是遠遠不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