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回 潘寧遺風[第2頁/共3頁]
李憐玉見此人身影有些熟諳,走上前去,為其撐傘,笑道:“八當家,可真蕭灑啊。”潘懷安對李憐玉笑了笑,把簍子裡的魚全數倒回江中,站起家來,道:“楊夫人、葉大俠,思雨女人,你們如何來了?”李憐玉笑道:“特地來看看你。”
白思雨道:“六當家之以是英年早逝,恰是因為大宋誓死衛國的人太少了,纔會讓舅母、六當家等人獨木難支,如果大家都挑選退避,幾十年後,這裡還指不定是不是大宋呢。”潘懷安道:“小小年紀,說得倒也有理,但我始終以為,朝中奸臣太多,忠義之士難有發揮抱負的空間啊。”
翌日一早,葉風便與李憐玉、曲連峰等人告彆,策馬趕回姑蘇。李憐玉則帶著白思雨在巫山集享用幾天安逸日子。潘懷安在巫山集眾領當中,屬年紀最小者,與白思雨春秋差異僅是十一歲,以是,潘懷安與白思雨倒是誌趣相投。
潘懷安見四下無人,便湊了過來,輕聲道:“我巫山集頓時會有個大行動。”白思雨奇道:“甚麼行動?”潘懷安道:“聽聞李邦彥在洪州強抓壯丁放逐,又借籌集軍糧的名頭搜刮民脂民膏,已弄得洪州周遭怨聲載道,三哥與九姐正在洪州彙集諜報,等機會成熟,我們籌辦去經驗一下李邦彥。”
白思雨跳下屋頂,快步跑回房間,見李憐玉正在挑燈夜讀,白思雨心想:“我還是先不打攪舅母了吧。”因而,白思雨坐在床上,一聲不吭。
李憐玉、葉風、白思雨緩緩登上船埠,卻見一人頭戴鬥笠,身披蓑衣,正坐在棧橋上垂釣。葉風輕聲歎道:“這是多愛吃魚啊。”李憐玉輕聲道:“你這個粗人,你懂甚麼意境與風雅!不要在這丟人現眼了。”
常常來回大理,葉風都會挑選經過蜀地,而不是借道黔桂,此中啟事,李憐玉自是曉得,巴鄉清、荔枝綠、劍南春等等蜀地名酒,次次讓葉風騷連忘返。
顛末端兩日馳驅,兩架馬車達到大理國邊疆,李憐玉、葉風與王璿珠師徒三人道彆。 李憐玉、葉風北去瀘州,以後順著大江前去巫峽,王璿珠師徒三人則駛向東方。
潘懷安清算魚竿、木凳,與李憐玉、葉風、白思雨走向山上。潘懷安道:“家姐的離世,與楊夫人無關,楊夫人莫要心存歉疚。”李憐玉道:“我們朋友一場,我抽暇來看看你,不準麼?”潘懷安道:“自是非常歡迎。走,我們去見大當家、大師與五哥去。”
李憐玉、葉風、白思雨與曲連峰、承乾大師、黃公烈、潘懷安聚於英傑堂,世人指導江山,談笑古今,稱心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