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草清 - 第七百二十五章 江南的三座大山

第七百二十五章 江南的三座大山[第4頁/共6頁]

“我精華天道,與官儒道統相悖,要得江南民氣,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其間樞紐盤曲,有些事就該諒解江南民氣,暫緩推行。官府下鄉倒還是其次,在龍門就學的江南士子,對我精華江南施政哪一樁最不滿?族田分戶!”

“江南之亂,不但在本地新複,也在北麵。年羹堯等人北退,河南、山東等地流民入江南,此中還異化著各色教匪亂賊。這些亂子非兵事,必須得親民官摒擋。這個時候,政事堂還要按部就班,一力推行官府下鄉,臣感覺有些操之過急。”

劉興純先談他手裡這一攤,在他看來,亂相雖無關大局,卻也讓人憂愁。

“政事堂客歲就定下了江南官府下鄉方略,由國中精乾官員掌總監察,江南留用官員相同高低,本地胥吏包辦實務,考慮得倒是殷勤。八百多官員也已早早分批講訓過,追著韓都督雄師腳後,奔赴各地,就任代理知府、知縣、同知。有江南義勇軍和早前經厘金局轉手把握的衙役支撐,處所安靖事件正步步到位。”

“此事在姑蘇就議過了,現在是有了甚麼竄改嗎?”

漕糧、加耗、漕項,加在一起,就是漕賦。

但李肆更清楚漕運變遷對中國汗青的影響,精華不是不列顛,隻求互市賣鴉片,求的是再造中原,而如何措置漕運,是難度係數非常高的行動,需求通盤考慮。

跟普通人所瞭解的有所偏差,漕運並非是純真的賦稅,用處也不是隻供應都城糧米。

早在五年前,精華圖謀江南時,就有無數人獻策說,以海軍斷漕運,江南不戰而下,滿清也要失命脈而亡。

不管滿清當局如何對待漕運,漕運實際起到的感化,是以當局把控的超大範圍糧食活動,拉起了一條純真而脆弱的經濟鏈。

“我精華國體差異於曆朝曆代,為三千年未有之變。非封建,非郡縣,而是容農稼、工商、本錢和民約天憲於一身的大一體。官府下鄉,不但是安民、征賦、行法,還要鞭策本錢重組天下,惠澤萬民,同時也要鉗製本錢,管控工商,扶弱恤貧,不致害民禍國。”

李肆也微微感喟,這但是邃密活,他俄然很馳念他的小帳婆。

李方膺話裡既有無法,又有氣憤:“族田的確不容於我精華國體,可就在廣東,十來年消解,現仍未儘全功。而江南分歧於兩廣福建,宗族勢大,族田浩繁。全部鬆江府,一成以上地盤是族田,維繫著全部鬆江府的富戶士紳。”

漕運經濟鏈的中間環節,則牽著數百萬人丁的生存。這些人冇有地步,以船運、縴夫、河工、船埠裝卸為業。他們不穩,天下難安。李肆宿世,滿清漕運自河改海以後,這些人丁登陸,就離開了滿清當局的掌控,分散於城鎮,成了黑幫會黨的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