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1章 儒與法[第1頁/共3頁]
聽完荀彧的解釋,鐘繇這才明白日子向東是虛,向西纔是實。他眉頭舒展,沉默了半晌,語重心長地說道:“文若,我可提示你一句,重用涼州人安定羌亂,引涼州人充分關中,雖能短期見效,倒是飲鴆止渴。涼州地廣人稀,再將大量戶口內遷到關中,涼州交給誰?隻能由羌人占有。大漢落到明天這一步,羌亂是本源。你們這麼做,不是安定涼州,而是放棄涼州,此中的利弊,傅南容(傅燮)早就說得很清楚了,你當時候已經入朝,應當很清楚。”
“我能夠弄到你需求的甲冑,但我感覺最好的體例還是派使者和孫策構和。”鐘繇十指交叉,神采凝重。“孫伯符節製得再嚴,也冇法禁止甲冑外流,如果朝廷肯讓步,臨時相乾無事,讓他進貢幾套甲冑並不是甚麼難事。蔣子翼就在長安,你應當和他打仗一下,探探他的口風,也流露一下朝廷的底線,好讓孫伯符明白朝廷的難處,免得弄假成真,反而不美。”
鐘繇是家傳的法家學問,以是他並不架空這一點。但是荀家家傳的倒是儒家學問,他本能的回絕如許的成果。但是舍此何為?處理不了百姓用飯的題目,隻講仁義,能讓百姓放心留在關中嗎?究竟證明,倉稟實而知禮,夫子說的民信也是對的,但冇有足食足兵,信也無從談起。
看著鐘繇對勁的眼神,荀彧不曉得說甚麼纔好。天子或許有機遇勝利,但是他的抱負卻已經幻滅了。就和先祖荀子教出李斯和韓非一樣,他也用行霸道的儒家學問教出了一個行霸道的英主,眼下最好的成果也不過是但願天子在行霸道的同時還能給霸道一線機遇。
鐘繇點頭承諾,手指在豐富的書案上輕叩了兩下,又笑道:“實在我另有一個彆例,能夠更穩妥。”
鐘繇點點頭。荀彧不解釋,他也明白,關中眼下底子不具有和孫策開戰的氣力,隻是無路可退,不得不示強罷了。天子的真正目標是涼州,安定涼州,再挾涼州士馬而戰,也是一個彆例。人丁、財賦的確是不成或缺的首要身分,但歸根到底,兵力——特彆是馬隊——纔是決定勝負的終究力量。如果能安定涼州,手握十萬精騎,天子縱使不能複興大漢,起碼能盤據關中,為炎漢存續火種。
鐘繇臉一沉。“民氣苦不敷。荀文若,你過分了。”
“行了,行了,你也不消這麼絕望。”見荀彧眼神落寞,鐘繇不忍再刺激他。“治亂循環,儒法也並非油水不融,更何況本日之法已非秦國之法。當年叔孫通也說過,頓時得天下,不成頓時治之。法家理亂,儒家理治,一飲一啄,自有天道。誦《孝經》退賊當然是狂生之言,用六經理亂也不太實際。”他頓了頓,又道:“這麼說來,孫伯符冷淡儒生也是有事理哦,你說是吧?儒生嘛,讀書作文,訪碑尋勝,這纔是他們該做的事。不過你就算明白這個事理也學不來,冇錢,你可供不起那麼多百無一用的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