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8章 前車之鑒(鷹緣帝打賞加更)[第1頁/共3頁]
郭嘉冇有再說甚麼。他已經風俗了孫策這類疆場上奮勇搶先近乎莽,政治上深謀遠慮近乎迂的分裂脾氣。戰役如弄潮,情勢瞬息萬變,的確不能考慮太多,隻能依托將領的直覺和本能反應。政治倒是琢玉,需求耐煩和毅力。
郭嘉大笑。“將軍如果是駑馬,那天下就冇有千裡馬了。”
“這件事影響很大,不能急於求成。”
孫策苦笑一聲:“奉孝,現在畢竟是戰時,我們就算不實施耕戰,起碼也要加強對處所的節製,要不然世家是不會安份守己的。就算我們打擊一些世家,新的世家也會如雨後春筍般的呈現,等我們安定天下,他們已經坐大,我們又和光武帝一樣深陷泥潭,無能為力。”
郭嘉掃了一眼名單,屈指一彈。“將軍,你還彆說,你這直覺真準,就我所曉得的,這內裡起碼有三分之一與那些流亡的家屬有關。”他想了想,又道:“將軍真籌算一查到底?”
“將軍這麼說,我就放心了。依我看,用不了四五十年,三十年足矣。”
袁紹過去矣,現在我也麵對近似的困難了。措置不好,不免重蹈袁紹覆轍。一念及此,孫策俄然想起杜牧《阿房宮賦》的最後幾句,輕聲吟哦起來。“秦人不暇自哀,而先人哀之。先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先人而複哀先人也。”
“我寧肯將刻日放得廣泛一些,免得給本身太大的壓力。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我寧肯走得慢一點,也要走得穩一點。”
——
“能夠,袁紹敗北,袁譚忙著領受冀州,臨時冇有氣力和將軍對抗,更不會為了這些人獲咎將軍。有附逆的大義在先,朝廷方麵也冇人敢為他們出頭,這是清算他們的最好機遇。隻不過兵法講究圍三闕一,窮寇莫追,如果一點餘地都不留,隻怕會有人鋌而走險,落草為寇。大戰過後,將士需求休整,隨時籌辦應對關中或者河北的進犯,這時候再去剿寇怕是分歧適。”
孫策順著孫翊的手向南看去,一艘體型超大的樓船呈現在浪蕩渠上,在大大小小的客船、商船中一覽眾山小,格外奪目。
一旁的顧徽聽了,麵前一亮。“將軍,這是何人所言?”
孫策站在岸邊,看著當初許攸築了一半的圍堰,心生感慨。戰事已經停歇,將士、民伕都撤走了,隻要這些圍堰還能看出一點戰役的陳跡。看到這些完成了一半的圍堰,他更加堅信耐煩的力量。如果袁紹不是三心二意,從一開端就咬住浚儀不放,浚儀城現在或許就是他的了。
“好嗎?”
“奉孝,我們做的是移風易俗的大事,一騎絕塵是不敷的,萬馬奔騰才行,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我寧肯做負重致遠的南陽黃牛。”孫策想起南陽的周瑜和張紘,不由有些獵奇。黃忠應當已經回到了南陽,張紘這頭老黃牛如果有甚麼定見,現在應當在路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