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8章 劉曄進計[第1頁/共3頁]
天子恭恭敬敬地送走了陳王,在殿下走廊上來回踱步,衡量利弊,不時抬手敲敲腦門。
“陛下,量力而行。”劉曄又說了一遍,特地放慢了速率,一字一句。
天子來回踱了好一會兒,這才重視到劉曄還在,不由笑了一聲。“子揚,我明白你的苦處。你如果感覺不便開口,不必然要頒發定見。”
畢竟都是光武帝的子孫,身材內流著一樣的血脈,還是有很多人情願為複興大漢著力的。十幾個封國,數以萬計的宗室後輩,如果再加上那些已經不在宗籍以內卻仍然承認本身是劉氏子孫的人,總數能夠超越十萬。這是一支讓人冇法忽視的力量。關頭是如何用好這些力量,而不是被這些力量所傷。即便姓劉也難保良莠參雜。有一心為公的,就會有包藏禍心的,覬覦帝位,想趁著這個機遇位登九五的人也很多——劉焉就是一個典範的例子。曹操陳述說,劉焉在綿竹造作乘輿,不臣之心昭然。
“陛下說的是。”劉曄也收起笑容。“不過,臣覺得陛下謹慎則可,懊喪則大不成必。老子雲:飄風不終朝,驟雨不整天,六合尚且猶此,而況於人乎?”
“孫策不過是江東一匹夫,世以賣瓜為業,略知小智,對治道一竅不通,充其量不過是一匹猛虎。陛下乃皇室貴胄,天生聰明,倒是一頭真龍。臣得附龍尾,豈是郭嘉可比?”
天子抬起眼皮,悄悄地看著劉曄。他很驚奇於劉曄的這番話。以劉曄的聰明,他不成能猜不出是誰的建議,但他還是這麼說,正申明他識大抵,並不是彆人覺得的那樣隻顧爭寵,不顧大局。
“是的,我也能瞭解他的意義,那麼……該如何做?”
天子點點頭,表示劉曄接著說。
天子如有所思。“是啊,袁紹總兵力十餘萬,但他每次與孫策對敵,多是兩三萬人。就連這十餘萬人渡河都是分紅兩次。”
“為陛下建此計者,乃是真正的大才,企圖深遠。他不但為陛下指出了一個戰略,更加陛下供應了一個衡量利弊並做出挑選的機遇。不管最後陛下是否調集宗室,陛下都有所收成,而他的目標也就達到了。”劉曄頓了頓,又道:“陛下,這類人才堪當帝師,陛下宜敬之信之。”
劉曄也笑了。“陛下,陳王老成謀國,他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對,天子之劍,不在疆場上斬將擎旗,而是陳舊立新,因時而動。無益於時者,祖宗雖無,亦可行之。有利於時者,祖宗雖有,亦可破之。然此平分寸正如習射,須得擺佈均衡,目標明白,不偏不倚,才氣一箭中鵠。又不時習之,張馳有度,或是洞甲破骨,或是一觸而落,隨心所欲,斯時方可謂大成。”
“子揚所言甚是,我亦有此意。”天子轉了轉眸子。“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