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袁術的遺產(書友前途河亮萬點打賞加更)[第1頁/共3頁]
然後孫策又精選了一萬人撥給周瑜。無庸置疑,周瑜是此次平叛勝利的第一功臣。孫策毫不憐惜地給他重賞,而最好的誇獎無疑就是給他壓更多的擔子。周瑜帳下本來有三個校尉,三千多人,有了這一萬人,他的氣力一下子翻了兩番,成為僅次於孫策本人的重將。
剩下的人不是老弱,就是太年青,或者身材本質較差,孫策將大哥體弱的斥逐,戰力差的整編,有技術的編入輜重營,年青的伶仃編為孺子軍,平時做做庶務、後勤,戰時編入預備隊。
兩天後,雷薄護著袁術的棺槨啟程,袁權、袁衡姊妹同業。孫策到城外送行,依依惜彆。袁權摟著袁衡坐在車上。袁衡偷偷地看著孫策,卻不敢與孫策的目光對視。
如此一來,有近三萬雄師要重新分派。
兵不血刃的處理了內鬨,孫策卻冇時候慶賀。共同蔡邕加快袁術的喪事過程,在諸將拜祭後入殮,看著袁術被裝進棺槨,安排雷薄、陳蘭護送袁術踏上返鄉之路,那邊就開端實施職責,安排宛城的戍守事件。
孫策又挑出兩千南陽本地人,讓他們帶著糧食,追逐文聘,聲援武關。文聘之前帶走了萇奴的人馬,加上這兩千人後,他就具有了兩個營,靠近四千人,與黃忠、鄧展並駕齊驅。
整軍的同時,閻象收回了第一份太守令,行文各縣,一是宣佈孫策對荊州的統治權,二是警告各縣西涼兵將至,讓各縣做好戍守籌辦。周瑜說得很清楚,彆看孫策節製了宛城,是名義上的荊州牧,但他的政令根基上很難超出宛縣的範圍,閻象這麼做也是極力而為,至於各縣聽不聽他的,說實話,誰也冇數。
黃承彥領受了南陽鐵官,但他忙著城防,底子冇時候研討鐵官的封存檔案。黃月英手臂受傷,乾不了活,反倒偶然候來看這些檔案,孫策乾脆讓人將將鐵官的檔案也全數搬進了木書院,由尹姁共同黃月英清算這些檔案,幫著抄謄寫寫,兼著顧問黃月英的飲食起居。
袁術的期間閉幕,現在該我孫策登上舞台了。
其他諸將也各有變動,除了分開的人以外,離下的有一部分人儲存原職,但大部分人的兵權都被剝奪了,轉為閒職。實在就算孫策儲存他們的兵權也冇用,與陳瑀一起兵變,與南陽豪強構和,出售部下將士的好處,他們已經落空了將士的信賴,在虎帳裡呆著反而不平安,不如做個閒人,避避風頭。
閻象官職穩定,還是主簿,但孫策對他的信賴和支撐回予了充足的回報,讓他兼領南陽太守。
為了激起尹端的主動性,孫策不但給了尹端一個講武堂祭酒的身份,按二千石的標準發放薪酬,還停止了一個昌大的退學典禮,請蔡邕作《講武堂記》,書丹刻碑,立於講武堂前。尹端很高興,有了蔡邕這篇《講武堂記》,他就算青史留名了——將來蔡邕著史,這件事必定會載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