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3章 和而不同[第1頁/共4頁]
“公達,籌辦作詩麼?”周瑜沿著竹林間的山路走了上來,見荀攸看著山穀入迷,朗聲笑道。
荀攸笑笑。“隻要能在此終老,封不封的也無所謂。何況你我情願隱居,子孫一定情願。他們或許更但願跟著大王或者嗣君橫行四海吧。”
荀攸的手指滑過輿圖。“南中方向傳來動靜,曹仁任安南將軍,與劉繇、高乾聯絡上了。劉繇、高乾久戰無功,已經窮途末路,他們很難回絕曹操締盟的聘請。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對零陵、桂陽南部建議進犯,而曹仁則會帶領南中蠻夷,沿溫水北上,糾合夜郎等地的蠻夷,對我建議打擊。”
周瑜被荀攸連續數問問得啞口無言。他明白荀攸的擔憂。他能夠不計算誰是主攻,誰是幫助,但賀齊、祖郎必定不會甘心。隻是遵循荀攸的打算,攻取成都的戰事起碼還要再拖一兩年。
不過,此時現在他更讚歎於孫策的先見之明。這片群山當中到處可見被本地土著稱為壩子的地盤,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共同中原的農耕技術,周遭三十裡以內,扶養三五萬雄師不成題目,再多就有些困難。孫策好用精兵,周瑜此次出征,包含工匠在內,總兵力也就是三萬多人,他們的到來不但冇有給本地的土著帶來沉重的承擔,另有必然的餘力籌建書院、工官,在滿足本身需求的同時還能施恩於民。
荀攸很快說完了,周瑜冇有當即表態。荀攸也冇催他,隨即又說了另一個計劃,也就是周瑜方纔提到的計劃。參軍們做了計劃,但他不看好,隻是作為備選。即便不考慮各都督之間爭勝的題目,僅就實際環境看,擊敗曹仁後就主動出山,打擊益州的腹心腸帶,也非明智之選。
雄師行於重山峻嶺之間,且耕且戰,竟然還能自給自足,幾近不消火線運送補給,這的確是一個古蹟。如果當年馬援能照此辦理,他或許不會馬革裹屍。不過誰又曉得呢,縱使賢明如光武,恐怕也不會放心馬援帶領數萬雄師經年累月的駐紮在重山當中,任他自行其事吧。
在這裡駐紮了大半年,荀攸喜好上了這裡。群山環抱,風景惱人,夏無盛暑,冬無酷寒,離成都平原三五天的水路,不遠不近,是個隱居的好處所。
“我也喜好。”周瑜與荀攸並肩而立,飽覽山色。“將來天下承平,你我一起求大王賜封於此,在這兒隱居吧。”
“先擊敗曹仁再說吧。”周瑜說道:“這件事,還要和賀祖二位商討才氣決定。”
“先取南中?”周瑜沉吟著。
“南中多山,地廣人稀,蠻漢混居,冇法如中原普通編戶齊民,從莊蹻入滇起就行皋牢之製。曹仁不需求壓服統統人,隻要壓服幾個家屬的家主便可。這些家主固然和中原有一些聯絡,卻也非常有限,絕大部分人還是和滇王、夜郎王一樣,並不清楚中原與益州之間有多大辨彆。無知就會被捉弄,他們那裡分得清曹仁所說的是真是假?曹仁也不需求說太多,一句均貧富就足以讓他們同仇敵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