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人才金礦(加更 II)[第1頁/共3頁]
孫策真不曉得應當如何麵對孫堅。他到現在為止都冇有自稱後將軍,要不然官位比孫堅還高——孫堅現在還隻是個雜號將軍。他冇變,部下的官職也不好變,像周瑜、黃忠等人紛繁增兵,卻冇有一個升職。
杜畿走頓時任,先提了一個建議。董卓亂政,先是禍亂洛陽,隨後又禍亂關中,這兩年有很多人從洛陽、關中避禍到南陽,有一部分人就在宛城。這些人冇有了產業,隨身帶的財物也很快用光了,現在溫飽交煎。如果能將他們集結起來,賜與必然的佈施,他們必然會感激孫策,情願幫手孫策守城。
最後孫策一鼓掌,拽出荊州刺史的官印,塞到杜畿的手裡。“杜伯侯,你彆做宛令了,改做荊州刺史吧,先拿這南陽的豪強練練手,將來再整治荊州各郡的,務需求把他們清算得服服貼貼。”
閻象、張勳目瞪口呆。這也太誇大了吧,這麼著就荊州刺史了?雖說遵循官製,宛是大縣,縣令俸祿千石,荊州刺史卻隻要六百石,但眼下是甚麼環境,刺史早就不但僅是監察官了,這是一州長官啊,權力不曉得要比一個縣令大幾倍,連太守都能管。孫策還真是捨得給啊,初度見麵,幾句話的工夫就是宛令,再幾句話,又成荊州刺史了。
杜畿低下頭,沉默半晌,漸漸將印綬支出懷中,向孫策緩緩一拜。
閻象正頭疼,多了個助手,還是鄉黨,天然很對勁。
杜畿也很不測,捧著官印,不敢信賴本身的眼睛。周瑜卻很淡定,拍拍杜畿的肩膀。“杜伯侯,如何?我就說孫將軍非常人,你必然不會悔怨的,風雲俱會,是龍是魚,就看你本身的了。”
說來講去,人和人還是有差異的啊,閻象幫手袁術這麼久,竟然連這一點都冇想到,可見他才氣普通,冇能在汗青上留下功勞,不是袁術坑他,而是他就這程度。甚麼人玩甚麼鳥,甚麼君配甚麼臣,他如果像荀彧那麼短長,也一定看得上袁術。
在這方麵,孫策隻要觀點,真正有實際經曆的是首推鄧展。武學大師和妙手的辨彆就在於其實際的完整性。典韋的武功冇話說,但是他練習部下的程度就不如何樣,隻曉得傻練,鄧展卻分歧,他曉得甚麼時候該練甚麼,又該保持甚麼樣的強度,已經不但僅是一個妙手,而是一個專業鍛練。
以是說袁術這貨辦事不靠譜,遺產未幾,費事很多。
孫策和杜畿一見仍舊。說完了閒事,又聊起了世家的事。對這個題目,杜畿與孫策很有共同說話。他家傳法家學問,按捺豪強向來是法家的既定目標。對孫策整治南陽豪強,他舉雙手附和,出了很多主張。兩人說得投機,不但閻象、張勳插不上嘴,就連周瑜都有些跟不上節拍。
現在他當家作主了,天然也要晉升一基層次,不能把目光範圍在袁術的舊部中,也不能僅僅盯著南陽本地人,要儘能夠的發掘流寓人士這個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