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1頁/共3頁]
“的確如此。”郭嘉笑道:“以是,將軍的誌向是甚麼,是做一方霸主,還是改朝換代?如果滿足於一方霸主,那就不要在豫州膠葛,儘快節製荊州全境,以觀情勢,乘機收取揚、益。如果想成績王業,就必須將戰線前推到大河南北,將袁紹壓抑在冀州。”
見孫策托以肺腑之言,郭嘉表情大好,撫掌而笑,意氣風發。“將軍說得對,眼下情勢不明,將軍可厲兵秣馬,卻不能為天下先,所謂伺隙而動是也。”
“不成攻,還不成守嗎?如果劉焉順江而下,襲擾荊州,將軍守土有責,莫非不該該殲敵於境內?再者,攻益州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求籌辦的事很多,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能夠先做起來。”
孫戰略作思考,已經明白了郭嘉的意義,卻還是很謙善地說道:“願聞其詳。”
孫策會心而笑。這話說得對,不能脫手,能夠先磨刀啊。他探身按住郭嘉的手,悄悄拍了兩下。
“既然不能將戰線推動到大河一帶,豫州隨時能夠成為疆場。豫州固然戶口殷實,但冇有地形可用,將軍可戰可守,卻不成賴覺得根底,能夠運營,卻不宜儘力以赴。荊州則不然,荊州戶口不弱於豫州、冀州,卻有山川之便,將軍據之覺得根底,進能夠攻宛洛,奪中原,揚威河朔,退能夠取揚、益,厚植其本,以待中原之變。將軍當用心運營,不成予彆人可趁之機。”
汗青上,曹操恰是以冀州為大本營,兼領兗豫青徐四州。吳蜀最後失利是因為相互猜忌,不能構成合力,反而產生了不需求的內鬨。如果這兩家合而為一,勝負難料。在諸葛亮掌權的時候,重視與東吳聯盟,就一向對魏保持打擊態勢。
“這些事就拜托奉孝。”
郭嘉胸有成足。“僅以地形論,冀州能夠稱霸,不成以成績王業。”
話說到這個份上,孫策也不坦白了。信賴是相互的,如果他對郭嘉有所儲存,就不能希冀郭嘉儘力為他運營。“奉孝,我坐霸而望王,如果朝廷可輔,我為齊桓公。如果朝廷不成輔,天命在我,我也不敢推讓。但是就目前的狀況而言,彷彿不宜操之過急。”
豪傑所見略同。郭嘉固然是闡發袁紹的優勢,但他的目光在全域性,實在已經包含了魯肅的榻上對和諸葛亮的隆中對。諸葛亮的隆中對就是據荊益兩州,以南陽為橋頭堡,與中原政權對抗。他冇有講揚州,不是他不想,而是當時已經被孫家占了,他想也冇用。魯肅的榻上對首要內容恰是結合荊州,劃江而治。他不是不想乾掉曹操,一統天下,而是當時曹操已經擊敗了袁紹,節製了中原,孫家氣力不敷,搶不著。
厥後的顛末也證明這不是一件美差。劉秀在河北碰到了大費事,幾次靠近絕境。為此,他不得不與真定王劉楊聯盟,娶了劉楊的外甥女郭聖通,今後也種下了朝廷與河北世家反麵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