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高處不勝寒(週一,求推薦!)[第1頁/共3頁]
自從客歲年底袁術歸天,到現在已經有三個月,劉勳作為袁術舊部,既冇有奔喪,也冇有送葬,有異誌已經是再明白不過的事情。如果不及時討伐,江夏、南郡就會離開節製。考慮到孫策曾經對蒯家大開殺戒,南郡豪強很能夠會倒向劉勳,到時候襄陽就會成為火線,孫策能節製的獨一南陽一郡。
周瑜明白了郭嘉對孫策的意義,郭嘉也明白了周瑜對孫策的意義,一個是親信,一個是能夠依托的後背,雖有側重分歧,但計謀目標分歧,立即有知音之感。三個野心勃勃的年青人敞高興扉,指導江山,暢談將來,彷彿以天下為已任。
“劉勳已經死了。”孫策一揚手,哈哈大笑。
周瑜神采大變,剛要禁止,孫策抬起手,表示周瑜不要說話。他緩緩抽出長刀,放在案上。
孫策剛纔就感覺郭嘉有話要說,現在見他如此慎重,也冇有轉彎抹角。“將他調離南陽?”
是以,這條路不成選,必須另想體例。
孫策和郭嘉互換了一個眼神。話音未落,周瑜拉著一個年青人掀帳而入。此人與周瑜春秋相仿,身高也差未幾,隻是略微瘦些,麪皮白淨,五官端方,有書卷氣,但一雙眼睛過於靈動,嘴唇略薄,顯得機警不足,沉穩不敷。一進帳,他目光一掃,便落在了孫策臉上,脫口而出。
孫策冇有說甚麼。他瞭解郭嘉的良苦用心,友情再好,主主要分清,何況周瑜的家世、名聲都比他好,就算周瑜本身冇設法,彆人也會成心偶然的更看重周瑜。時候長了不免會有嫌隙。但他也有他的考慮。現在他還不能放棄豫州,周瑜是鎮守南陽最好的人選,到目前為止,做得也很好,俄然把他撤走,分歧適。
“誰啊?”
“奉孝,你不要急,這件事我已經考慮過了,但現在不是最好的機會。一來我信賴公瑾,二來我另有更首要的事要做,臨時脫不開身,冇精力來辦理南陽。”
郭嘉攤開輿圖,講解方略。
當務之急,是先安定江夏、南郡,進而節製全部荊州。
但是,要取江夏,從汝南建議進犯是不實際的。汝南和江夏之間隔著青山、羅山、浮光山等一係列山脈,險要難行,隻要三關可通,即大隧關、冥阨關和武陽關,這是淮水和江漢的分水嶺,也是中原與南邊的分界嶺。這三關在江夏境內,把握在劉勳手中,要從這裡顛末幾近是不成能的事。
“我的一個故交,九江人蔣乾,字子翼,好縱橫家,辯纔不錯。不久前趕到南陽來見我,欲謀一官半職。我一向冇有合適的職務安排給他,隻好請他臨時做來賓。”
“南郡比江夏更首要,劉勳不鎮江陵而鎮西陵,目光短淺,自取滅亡。我建議將二郡歸併考慮,先取南郡,後取江夏。江夏戶口既少,耕地也有限,取南郡後,不消急於取江夏,可先安定南郡,特彆是江陵以西諸縣,以防秋收後益州有所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