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無隙不鑽(紫星璿玉打賞加更)[第1頁/共3頁]
路粹一口承諾,帶著兩匣紙和孫策送給曹昂的禮品,告彆而去。孫策讓蔣乾送路粹,兩人都是名流,有共同說話。論文章,路粹略勝一籌。論辯才,蔣乾完虐路粹。兩人說了半天,路粹便將蔣乾引為知已,甚是可惜蔣乾明珠暗投,很隱晦地說,如果蔣乾故意改換門庭,他能夠代為舉薦。
張邈這小我也怪,與袁紹、曹操都曾經是好朋友,但最後都反目成仇,還死在曹操手中。從各種跡象來看,他的確就是在亂世中無可適從的名流典範。他要逼袁譚主動去見他,較著帶馳名流風俗,袁紹如果不待見他,讓袁譚趁機搞他一下,是完整有能夠的。
“提及來,我與曹子修還是有仇的,曹子修能捐棄舊怨,重修於好,又派人送來典韋的家人,這此中必有路君的勸說之功。大恩不言謝,南陽新紙五百枚,聊表謝意。但願這些紙能借道君佳作傳播後代。”
孫策一擺手,有人送來一隻竹匣,內裡是五百張新紙。南陽已經提高新紙,幾近淘汰了竹木簡和縑帛,但對其他各郡來講,紙還未幾見,是送禮的上好挑選,特彆是對路粹如許的文士來講。即便是到了東晉乃至宋朝,送幾張好紙也是一個大情麵。
孫策將路粹的對勁看在眼裡,不由暗自發笑。這麼一個無行文人,不曉得有甚麼好對勁的,不就是會寫幾篇文章嘛。你莫非不曉得老子部下現在也有張昭、張紘兩支筆嗎?何況你的教員蔡邕都被老子忽悠來了,你有甚麼好對勁的。當時請你,隻是想應個急罷了,你還覺得缺了你就不可?
“將軍請說。”
郭嘉隨即提到一件事:韓馥讓出冀州後,被袁紹逼迫,不敢在冀州逗留,就去投奔張邈,厥後又死在陳留。這件事是袁紹逼張邈乾的,還是如何回事,冇人說得清。但這個罪名落在張邈的頭上,張邈不成能一點設法也冇有。
路粹矜持地笑笑,不承認,也不否定,內心卻多少有些對勁。蔡邕給他寫過信,讓他幫手孫策,但他回絕了。現在孫策一眼就看出是他的文章,天然是蔡邕在孫策麵前提過他的文章。蔡邕是當世大儒,能在彆人麵前提他的文章是對他的一種承認。在孫策麵前,他有充足的底氣。
“這是路君的高文吧?”
“袁顯思臨兗州,是籌辦東進,還是籌辦南下?”
孫策打量著路粹,又看看手裡的信。
“朝廷有三互法,袁使君是不成能臨豫州的,將軍大可放心。”
“袁譚很能夠會來陳留拜見張邈,進一步坐實世人的猜忌。”郭嘉闡發道。
河渾家朱漢隻是因為打折韓馥兒子的腿,就被袁紹殺了。現在韓馥本人都死在張邈眼皮子底下,張邈能不擔憂袁紹把逼死韓馥的罪名栽贓到他的身上?他要讓袁譚去見他,或許就是要出一口惡氣,讓世人看看,他並不仰袁紹鼻息行事,韓馥的死與他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