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茶經 - 第7章 七之事

第7章 七之事[第1頁/共3頁]

山謙之《吳興記》:“烏程縣西二十裡有溫山,出禦荈。《夷陵圖經》:“黃牛、荊門、女張望州等山,茶茗出焉。”

《吳誌·韋曜傳》:“孫皓每饗宴坐席,無不率以七勝為限。雖不儘入口,皆灌溉取儘,曜喝酒不過二升,皓初禮異,密賜茶荈以代酒。”

壺居士《食忌》:“苦茶久食成仙。與韭同食,令人體重。”郭璞《爾雅注》雲:“樹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羹飲,今呼早取為茶,晚取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茶。”

《桐君錄》:“西陽武昌廬江昔陵好茗,皆東人作清茗。茗有餑,飲之惱人。凡可飲之物,皆多取其葉,天門冬、拔揳取根,皆益人。又巴東彆有真茗茶,煎飲令人不眠。俗中多煮檀葉,並大皂李作茶,並冷。又南邊有瓜蘆木,亦似茗,至苦澀,取為屑茶,飲亦可通夜不眠。煮鹽人但資此飲,而交廣最重,客來先設,乃加以香芼輩。《坤元錄》:“辰州漵浦縣西北三百五十裡無射山,雲蠻俗當吉慶之時,親族集會,歌舞於山上,山多茶樹。”

《宋江氏家傳》:“江統字應遷,湣懷太子洗馬,常上疏諫雲:‘今西園賣酰麵藍子菜茶之屬,虧敗國體。’”

《神異記》:“餘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羽士牽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聞子善具飲,常思見惠。山中有大茗能夠相給,祈子他日有甌犧之餘,乞相遺也。’因立奠祀。後常令家人入山,獲大茗焉。”

《世說》:“任瞻字育長,少時有令名。自過江失誌,既下飲,問人雲:‘此為茶為茗?’覺人有怪色,乃自清楚雲:‘向問飲為熱為冷?’”

《晉書》:“桓溫為揚州牧,性儉,每燕飲,唯下七奠,拌茶果罷了。”

《永嘉圖經》:“永嘉縣東三百裡有白茶山。”

劉琨《與兄子南兗州刺史演書》雲:“前得安州乾薑一斤、桂一斤、黃芩一斤,皆所須也,吾體中潰悶,常仰真茶,汝可置之。”

《括輿圖》:“臨遂縣東一百四十裡有茶溪。”

弘君舉食檄:寒溫既畢,應下霜華之茗,三爵而終,應下諸蔗、木瓜、元李、楊梅、五味橄欖、懸豹、葵羹各一杯。孫楚歌:‘茱萸出芳樹顛,鯉魚出洛水泉,白鹽出河東,美豉出魯淵。薑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蘭出高山,蓼蘇出水溝,精稗出中田。’”

《方言》:“蜀西南人謂茶曰葭。”

《茶陵圖經》雲:“茶陵者,所謂陵穀,生茶茗焉。”《本草·木部》:“茗,苦茶,味甘苦,微寒,無毒,主瘺瘡,利小便,去痰渴熱,令人少睡。秋采之苦,主下氣消食。注雲:春采之。”

《異苑》:“剡縣陳務妻少,與二子寡居,好飲茶茗。以宅中有古塚,每飲,輒先祀之。二子患之曰:‘古塚何知?徒以勞。’意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其夜夢一人雲:吾止此塚三百餘年,卿二子恒欲見毀,賴相庇護,又享吾佳茗,雖潛壤朽骨,豈忘翳桑之報。及曉,於庭中獲錢十萬,似久埋者,但貫新耳。母告,二子慚之,從是禱饋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