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白居易和元稹:去他的《長恨歌》[第1頁/共11頁]
白居易費錢在廬山上造了一棟彆墅,三年江州司馬,他有一半時候住在廬山上。按端方,守官分開治所,都要告假報備按期返來,白居易頻頻超期,彆人也不敢管他——白居易的詩名天下皆知,哪怕在貶謫的路上,也有學齡少年款款背誦《長恨歌》。
元稹在江陵的時候,下了大工夫與荊南監軍崔潭峻交好。厥後新天子穆宗即位,崔潭峻帶著元稹的詩詞給宮娥嬪妃歌頌演出,很快讓穆宗記起早就有詩名的元稹。因而元稹轉祠部郎中,知製誥——為天子草擬聖旨,做秘書。為了獲得在天子麵前露臉的機遇,元稹常常輕車簡從悄悄拜訪寺人魏弘簡,厥後公然一舉以工部侍郎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做了宰相。元稹當宰相的那天,滿朝輕笑——大家都曉得他的宰相是如何來的,便都有談資嘲笑他交友寺人,首鼠兩端,斯文喪儘。
隻能去插手更多的測驗。作為已經考上,還在守選期間的“進步士”白居易,獲得一個插手吏部主持的“科目選”——“書判拔萃”[36]的機遇。書判拔萃與博學宏詞一樣,是當時最受歡迎的兩項得官捷徑:先中了進士,再去插手書判拔萃測驗,考上就會被授予校書郎、正字,或者是鄰近都城的縣尉。都是在名聲好、遠景佳的清要官位,又能留下一個博學有才氣的名聲,將來要升官的時候便有大抵率被保舉為拾遺、監察禦史等與天子靠近的位置。
小都會日落而息。江邊清冷的船埠上,他又聞聲繁華長安的琵琶曲。潯陽北風裡楓葉荻花瑟瑟脆響,他又寫了一首風行的詩,文娛彆人,挽救不了本身。他仍然淪陷在冇有燈火的荒漠,再繁複堂皇的曲調,也不過挖苦地一遍遍指出,他一個“天涯淪落人”罷了。
宦海有一些大師心知肚明的端方:政見分歧,便被找各種來由架空。禮法是一套隱形的“刑具”,專門服侍異見。它的內容——“孝親”被規定出整齊的臉孔,哪怕內心最恨父母,表示出規定的情勢就是孝敬的,相反,略微分歧“端方”,非論究竟如何,便要被扣上不孝的帽子,踩上一百隻腳。
元和四年(809年),元稹以天子使者監察禦史的身份出使東川,一起上彈劾劍南東川節度使嚴礪違法貪墨朝廷賦稅、田產、奴婢數百萬,因為嚴礪已死,與此案有關的七刺史都被罰俸。元稹獲咎了與嚴礪有關的浩繁權臣要員,朝廷卻冇為他撐腰——元稹剛回長安就被調去了東都洛陽。冇幾個月,曾經與他野蔬充膳,金釵換酒的老婆韋叢歸天,禍不但行的元稹隻能在不眠的夜裡冷靜寫下“惟將終夜長開眼,酬謝平生未展眉”。下一年,他終究被召回長安。回程路上住在公家旅店“敷水驛”,照著端方住在上廳。寺人劉士元晚到,卻也要住上廳。元稹睡下了,不讓。劉士元直接抄起馬鞭一腳踹破房門,闖進房間裡追打元稹。元稹從床上驚起,衣服都冇穿整齊,不但被狼狽地打傷了臉,還被貶江陵府士曹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