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生當複來歸[第1頁/共4頁]
劉旦想得更多:“他想做甚麼?”
是以,即便明曉得李陵已經為匈奴效力,霍光與上官桀在主政伊始,仍然讓前去匈奴的使者尋機勸李陵歸漢。
自七國之亂後,漢慢慢加強了對諸侯王國的節製力,本來燕國的環境也是如此,劉旦對王國官吏並不能教唆如臂,但是,自從巫蠱之亂後,環境便產生了竄改。
霍光恍然想起兄長漠北返來後的隻言片語。
霍光也斂了斂神,對上官桀等人道:“我們一起去處上稟奏此事吧。”
去國出使時,他已屆不惑之年……十九年……並非青壯的他是如安在匈奴那種環境中活下來的?
諸侯王,金璽盩綬,掌治其國。有太傅輔王,內史治百姓,中尉掌武職,丞相統眾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漢朝。景帝中元五年,令諸侯王不得複治國,天子為置吏,改其丞相曰相,省禦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謁者、郎諸官長丞皆損其員。武帝太初元年,改漢內史為京光尹,中尉為執金吾,郎中令為光祿勳,故王國仍舊,又損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
燕相點頭,卻一點也不焦急,淺笑著對主君道:“大王何必操心這些?臣覺得,左將軍既有所圖,必定不會讓大王等太久的。”
既然連降敵叛漢的李陵都讓他們抱有如此希冀,那麼,蘇武呢?
跟著衛青、霍去病出征、封侯、得爵的將校很多,但是,能與衛青說“大將軍至尊敬,而天下之賢大夫毋稱焉,願將軍觀古名將所招挑選賢者,勉之哉。”的有幾人?當然,能勸霍去病的人……
……北海啊……
早在三年前,匈奴欲乞降親時,漢便向匈奴要求放回蘇武等以往出使被扣押的漢使,但是,匈奴人卻很抱愧地說——那些人已經死了。
這個答案不算不測——匈奴人並不講究“兩邦交兵,不斬來使”這類仁義標準,再說,北地苦寒,失了漠南以後,匈奴人的餬口愈發艱钜,而北地的飲食風俗與中原也完整分歧,僅僅是水土不平便足以讓漢使送命。
當然,與他們有如許厚交的不止蘇氏兄弟,另有很多公卿百官的子侄,比如說……李陵。
——蘇武還活著!
——不是負諾,隻是,無能為力……
一去十九年……被匈奴單於一口咬定已死的人……會成甚麼模樣了……
因為,就是在這個初冬時節,一個由使者從匈奴傳回的動靜,彷彿一道驚雷砸在大漢重臣的頭上。
霍光冷靜點頭:“就讓公子去吧!”
一行人沉默點頭,出了尚書署,當輦車行到飛閣複道的最高處時,霍光俄然讓禦者泊車,走出車輿,望著飛中間的城牆,隨即望向北方。
ps:燕王年紀應當是四十二,已點竄,感激夏季的柳樹指出此處弊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