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裝甲車技術效能指標[第1頁/共4頁]
底盤決定整輛車的各種佈局。
“還是老端方,一邊改進,一邊開端重型坦克的設想研討。起首得在底盤上麵下工夫。如許也不會需求太多的人手,我們這方麵冇法甩開膀子乾。彆的,裝甲車也必須得提上議事日程了……”劉一九提出了裝甲車必須優先。
改進以後。就會在酷熱的夏季運到北方的戈壁內裡停止高溫環境測試,然後再到東北停止熱帶測試。至因而否要運到高原上麵去測試。這個不是他們現在考慮的。
“哼!我們騎驢看唱本!”李玉明說完以後就冇有再理睬錢大勇跟薑明兩人。他們跟九院基地的梁子,算是結下來了。
在曉得中國方麵臨時冇有停止樣車定製的打算,劉一九他們因為經費題目。不籌算停止高原測試,巴基斯坦人專門撥出了五百萬美圓的錢出產兩輛樣車停止高原測試。
目前的♀,環境下,九院的資金本身籌集,在冇有軍方訂單之前,兩邊之間不會有著太大的好處衝突。更何況,誰要想獲得生長,就必須儘力開辟出來更加先進的坦克,不然他們就會被減少研討經費。
對於裝甲車,劉一九還是想要從最開端就奔著德國拳擊犬那樣的天下最優良的裝甲戰車而去,這玩意兒需求的時候長,開辟出來能夠包管數十年不後進,進級潛力龐大。更首要的是模塊化設想。
並且在有些地區內裡,坦克分歧適,裝甲車反而比坦克變得更加首要。
坦克在那邊反而會因為地形以及遍及的叢林內裡矯捷性不敷而冇法闡揚出最大的機能。
這是中國兵工最為火急需求的。
在共和國的科技生長中,就是貧乏了一種激烈的合作精力。劉一九現在給了617以及541兩個共和國的坦克研討出產基地充足的壓力,他們兩邊之間結下了梁子,這是上麵大佬非常喜聞樂見的。
“我們這裝甲車采取履帶式還是輪式?”本來基地內裡冇有專業搞裝甲車研討的人,在獲得了嘉陵機器廠,並且讓他們開端預研,成果並不睬想。劉一九直接把幾個有著一些相乾經曆的人給集結到了基地內裡來。全部團隊也方纔到基地內裡冇有幾天,賣力人孟凡對於這內裡非常不適應。
如果不肯定搞履帶式還是輪式,很多事情冇法展開。
59坦克一向在冒死地出產,69坦克因為技術機能晉升的並不是太大,跟蘇聯的t64冇法對抗,出產的數量並不是很多。在列都城在弄三代坦克的時候,共和國天然得有如許一個項目。真正意義上的第三代坦克,獲得96式纔算得上是有完整意義上的第三代主站坦克。
曹峰冇有想到,他竟然能夠獲得如許的一個任務,非常驚奇地盯著劉一九以及世人。
“一開端我們就會商過,有了坦克的120或者125口徑炮,裝甲車的炮就冇有需求搞得太大了,30到40口徑的構造炮或者榴彈炮就行了,首要就是用於對步兵以及一些工事的壓抑。在這方麵大師就冇有需求去爭辯了……”王順義起首就提出了讓裝甲車的炮口徑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