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四麵出擊[第1頁/共3頁]
這個方向上的任務實際上分為兩個,遵循蔣方震的建議,西路軍的任務不但是騷擾北利亞大鐵路沿線,監督西大陸方向羅刹軍的意向,另有將全部中大陸及以南地區掌控在本技藝中。
這一起任務過分龐大,在顛末各智囊主官的參議後,大師製定了細節計劃。西路軍被分為兩個部分,此中第二軍、第十九步兵師、第二十一山境地兵師和第二炮兵師六團作為主力軍隊,向北打擊北利亞大鐵路。剩下的幾支軍隊則持續穩固中大陸地區已獲得的境地,並向南打擊。
羅刹智囊長是個酒囊飯袋,他不顧對方的火力密度比本身還要大,而是帶隊猖獗的策動衝鋒。但是劈麵的軍隊並不比他們少,兵器設備和練習都更加精美,又是處於無益的戍守位置。成果羅刹軍喪失大量官兵,卻仍然冇法突破對方的防地。
到了1916年,鐵路為軍隊運送的糧食隻能滿足需求量的61%。有的傷兵幾天領不到食品和紗布。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其他產業都會糧食匱缺,但在北利亞、烏拉爾、裡海、伏爾加河和頓河一帶卻有大量糧食、肉、魚爛掉。1916年,儲存變質的糧食達15萬車廂。
在這個處所,羅刹國人已經成了瞎子聾子,得不到涓滴有代價的諜報。藉助著如許的上風,周道剛纔得以沿河而上,卻不被羅刹國軍隊獲知。當北上的西路軍俄然呈現在鄂木斯克四周的時候,羅刹國駐軍這才如夢方醒。
徐海清一樣不會主動打擊,持續作戰形成彈藥耗損很大,傷病員也需求措置。現在有尼布楚作為據點,他們能夠當場休整,等候從過來送來的物質。東路軍臨時休整,而西路軍的打擊才方纔開端。
白刃搏鬥本應當是身高馬大的羅刹國人占優,不過可惜他們遭受了西特軍。西特軍不但具有先進的三人拚刺隊形,另有劉慶順編撰的刀法。具有這兩大利器,華蘭軍隊的拚刺才氣可謂冠絕環球。
海運也非常不妙,波羅的海、黑海早被條頓國、奧匈所封閉。羅刹國和盟國的聯絡首要通過摩爾曼斯克、阿爾漢格爾斯克和海蔘崴。但是,本地和摩爾曼斯克之間冇有鐵路。從阿爾漢格爾斯克到沃洛格達之間的鐵路是窄軌(1916年才方纔動手改成寬軌),運輸很不便利,海蔘崴又離羅刹國要地又太遠。
運輸業遭到的打擊更加慘痛,羅刹國的交通、運輸嚴峻梗阻。鐵路承擔不了急劇增加的運輸任務,機車、車廂的出產較著減少,機車減少了16%,車廂減少了14%。
因為任務的龐大性,西路軍的軍隊一點也不比中路主力少。除了本地的北疆衛戍師、青原馬隊師和白狼傭兵團以外,第二軍、第十五步兵師、第十九步兵師、第二十一山境地兵師、第二炮兵師第六團都被抽調到了這個方向,總兵力超越了十三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