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進軍鎮江[第1頁/共3頁]
林述慶和李竟成在研討以後決定,11月7日策動武裝叛逆,但是就在他們策動之前的六天,11月1日這一天,兵貴神速的劉冠雄和朱代珍部已經到達了間隔鎮江二十多裡以外的江麵。
駐守在鎮江的,是新軍第九鎮的三十五標和三十六標,統共有四千人的範圍。駐守焦山炮台的另有旗兵四個營,炮兵一個營,統共一千五百餘人,有山炮六門、構造炮三門。除此以外鎮江後金軍另有巡防營、海軍營一萬餘人,在兵力上與朱代珍手中的兩個獨立旅不相高低。
駐紮在鎮江的新軍也是一樣的,新軍三十六標三營管帶林述慶就策劃了大量新軍官兵,籌辦隨時策動叛逆,一舉占據全部鎮江。與此同時,憲兵隊正目李竟成也在停止地下事情,全部鎮江早已處於發作的邊沿。
十月尾,李竟成到達了鎮江,來到此地以後,他立即開端馬不斷蹄的停止策反活動。除了策劃駐鎮新軍三十五和三十六標武裝叛逆,他還去策劃焦山炮台以及駐守四周的虎威、建威兩艘擯除艦官兵。包含巡防營、海軍營、新海軍營和剛從南京調來的兩個巡防營,都是他的策反對象。
王柏齡轉過身來,掃視了一下本技藝下的軍官們說道:“炮團戍守沿江各個炮台,立即構造防備。炮艦分隊駐守在湖口等候號令。第一團分兩個營,你們從湖口解纜打擊馬影鎮,然後節製九江府東麵的流泗鎮、傅壟和武山鎮,到了處所立即展開地盤事情。記得對販子要謙遜,對地首要耐煩壓服,要儘快爭奪民氣,並在本地建立民兵構造。”
焦山炮台建於第一次鴉片戰役期間,它位於焦山東側的山腳下,由八個暗堡式炮堡構成,呈扇形漫衍。堡壘內部頂高六米,簷部高五米,進深十二米。中部下端兩側為鐵滑輪,以便於挪動炮位。
王柏齡回過甚來道:“一團三營伶仃行動,你們打擊會海鎮,然後前去南康鎮和都昌鎮。記得要將主力軍隊釘在都昌鎮,一旦有後金軍打擊一步也不能後退,我會讓炮艦分隊適時共同你們作戰的。”
鎮江古稱‘宜’、‘朱方’、‘丹徒’、‘京口’、‘潤州’。宋朝時改潤州為鎮江府,傳聞是當時統治者以為此地雄峻險要,是鎮守江防之地,故名鎮江。從這個名字便能夠看得出來,此處對於龍江的首要性。
厥後神通泛博的李竟成還做通了大鹽梟徐寶山的事情,籌集了大量經費,並且節製了差人體係。此時這兩位不期而遇的反動者已經達成了攻守聯盟,商定一起策動叛逆,隻待機會成熟就要策動了。
不過在朱代珍出兵之前,趙守宏已經對他麵授機宜,因為此時鎮江駐軍內部並不心齊。新軍作為後金帝國最後一種軍製,本來是朝廷籌算用來保護穩固其統治職位的,但是在此次大反動當中,新軍反倒成了對抗後金當局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