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帽子戲法(上)[第1頁/共3頁]
沙僧苦笑道:“老沙知大師品德心性,自知大師不會害他,卻隻怕彆人害他哩!”
一見觀音,玄奘三人眼拙,慌的或施禮或倒頭拜,禮畢起家,假觀音含笑道:“猴兒安在?”
沙僧無法,八戒可惜,二人一同步遠暫做避嫌,那白龍馬早已心驚,卻口不能言,此時不敢吭氣做凡馬樣,隻待悟空返來,心中定計,搏命也要攔住猴哥。
沙僧聽得大驚,見玄奘這般矢語,倉猝勸道:“大師莫要如此!莫要如此!!!老沙信了就是了,何必發此毒誓!”
妙音也是怕悟空靈感,奇策難行,隻以猴兒相稱,更不敢直呼其名。
見兩人點頭,假觀音含笑拿出那鑲金花帽與錦布直綴笑道:“悟淨悟能何不稍作躲避?待我將真言傳於玄奘?”
八戒見食心喜,一下忘了放心真言之事,一把接過紫金缽盂,拿竹筷巴拉一些到悟淨放好的三個小碗內,抱著紫金缽盂歡暢的吃起來,巨大的缽盂,內裡米飯以肉眼可見的速率消逝不見。
觀音公然傳授了一篇兒咒語,寥寥百十個字,玄奘聽了一遍記著,觀音叮嚀道:“玄奘,隻待猴兒戴上這花帽,這真言念動處,今後你再說甚麼,他即聽你話了,貧僧另有要事要回極樂淨土,就此彆過!”
玄奘歎道:“菩薩說的有理,若這放心真言有效,今後再遇著天上神佛,貧僧勸說一番,少了殺伐,不但能救下神佛性命,更是少了我等與靈山聖地和那天宮天庭的牴觸啊!公然少了很多費事,悟淨悟能覺得如何?”
――――――――――――――――
也不知悟空去了多遠,又過盞茶時候,隻聽一個呼哨,倒是悟空捧著那紫金缽盂返來了,缽盂當中盛了滿滿的一缽白米飯,還冒著熱氣哩。
玄奘氣道:“觀音大士天下名揚,更不會行那害人之事,莫非你還思疑菩薩不成?”
那妙音佛隱在遠處看得清楚,搖身一改行動觀音模樣,駕蓮台落下雲端。
觀音笑道:“悟淨莫怪貧僧使手腕,那猴兒最是惡劣,如來佛祖的麵子尚且不顧,前次與那佛母一戰以後,是貧僧舍了麵子去靈山討情,佛祖才既往不咎!猴兒行凶多次,佛祖菩薩死於他手不止一名,又與佛母放對,如有此真言,他能聽人勸說,今後卻很多了我等很多費事?”
PS:上一章裡呈現的金箍是冇錯的,原作裡金緊禁三個,為了本書故事的戲劇性采取了金箍,在此說明!本就是改編,統統與原著不符之處,以本書為準!
至於八戒,自轉世以後,他已被欽天監與下界妖怪打怕了,平凡人間朝廷尚且不敢招惹,又怎敢小窺靈山天庭?一說能少了與天庭靈山的牴觸,老豬一下就信了。
有了玄奘這般毒誓,沙和尚也不好說甚麼了,無可何如的看著,任由玄奘將鑲金花帽錦布直綴晾曬在道旁小樹上,一行人也不東行了,隻待悟空返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