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啟發[第1頁/共4頁]
皇太後對於康熙攻打準噶爾並冇甚麼定見,能夠說隻要不是科爾沁以及他們合作的部落,其他的部落被攻打或者經驗,她實在並不在乎,能夠說她這小我冇有太皇太後那樣的政治目光,也做不到甚麼大局為重,她看重的先是本身,然後纔是族人,至於其他,她實在並冇有表示出來的那般在乎。
皇太後跟著康熙回京以後,便一向循分地待在寧壽宮裡,直到她得知康熙要親征準噶爾時,這才變了神采。
雖說康熙不是她親生的,可起碼有兒時的情分在,可真要換進孫子上位,除非是由她教養的五阿哥,不然不管是誰,她今後的日子都不成能比現在過的好。為了包管本身的好處,循分了一段時候的皇太後不得不把康熙請過來。
“皇額娘,朕禦駕親征更多的隻是一個情勢,不成能再像先祖他們那邊,事事親曆親為,再說了一個準噶爾還不至於讓朕擔憂!”康熙笑了笑,神情顯得平和,語氣卻帶著一絲無庸置疑。
康熙回京以後倒不是不想給皇太後警告,而是還不待他開口,皇太後就循分下來了。再則他一心想要攻打準噶爾,天然要把心機放在打戰需求的籌辦事情上。俗話說的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他既然故意清算準噶爾,那麼該籌辦的就必然得籌辦安妥,不然真要像打三藩時,一拖好些年,這好不輕易安穩下來的局麵怕是又要亂了。
“但是……”皇太後考慮再三還是不想就如許讓步,畢竟她不是太皇太後,摸不準康熙情意,也看不準大局,更冇有阿誰膽量敢玩宮變,以是便隻能用這類蠢體例,但願康熙本身能在本身的勸說下竄改主張。
準噶爾那邊的動靜不小,看來噶爾丹也曉得本身難逃一劫,以是從木蘭逃回準噶而後,便大肆籌辦起來。想必再過不久,就算大清不出兵,準噶爾也會上門挑釁,畢竟誰也不喜好本身頭上一向架著一把要落不落的刀。
皇太後被康熙的強勢懟得啞口無言,乃誠意神不定,恨不能像昭妃那般巧舌如簧,短短幾句便將人給勸服,可她很清楚她做不到這一點,因為皇太後這個身份就是她最大的倚仗,皇上要顧忌她長輩的身份,科爾沁顧忌她這個皇太後存在的意義,可隻要她本身曉得如許的顧忌隻是一時並非一世,不然她也不這麼大一把年紀了還要為本身後半生的繁華算計。
想到這裡,康熙快步走出永和宮,回到乾清宮後,立馬召見福全,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奉告他後,又措置一些瑣事,這才帶著梁九功趕在皇太後再次派人過來之前解纜去了寧壽宮。
相較於攻打三藩的困難,準噶爾這邊的題目較著要小很多,若他們籌辦不敷,能夠會很費事,但是現在瞧著倒是他多想了,皇上比他想得更充分,想來皇上心中肝火再盛,也保持著明智,不然真要冒冒然然地出兵,怕是很難有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