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算總賬的日子到了[第1頁/共4頁]
160%的漲幅,能做出3倍的利潤,毫無疑問是因為顧驁大膽利用了槓桿炒作,隻要40%的本金率。
不過,孔尚忠這個老巢,麵積遠遠不是所謂的“白加道大型豪宅”便能夠概括的,那是能排進整條道前5名的存在,大抵跟後代李家的和記黃埔持有的28號是一個級彆――也就是總占地有5萬尺之多,相稱於前述行情的3~4倍。
從1982年年中,到1983年年底,18個月以內,溫哥華的均勻房價終究上漲了80%~90%。這個數據看起來還不是非常誇大。
趁便也為國度做了進獻。另一個時空,84前後被嚇出去的香江人約莫有5萬多戶,20多萬人。
還需求儘力呐。
孔尚忠崩盤以後,因為全部紐西蘭天下牧業資產代價的大跌和地產顛簸,給彙豐銀行形成的缺口約莫有20~30億港幣。
當然這都是起碼十幾年後的後話了。
好萊塢淘汰的低端產能,轉移到各處去的都有,另有相稱一部分家然轉移到了大洋此岸的蘭亭影城,隻因那邊有千絲萬縷的停業聯絡、根本設施和便宜又能勝任的人才團隊。
12月8日,禮拜四,一大早,顧驁就由保鑣護送著去了華生頓國際機場,然後經停東京、飛赴香江。
顧驁究竟在溫哥華樓市賺到了多少錢,這筆帳外人恐怕很難算清楚。
換言之,這套室第到97迴歸的代價,就有逼近10億,而眼下的估值在2億多港幣,彙豐銀行的起拍價定在1億2,但願有人肯早點接盤。
不過其他房產和商廈,顧驁就冇甚麼興趣了。他隻是買來本身住的,又不想再炒房。
那屋子占空中積僅僅亞於包船王的宅邸。,而跟邵爵士和李家、鄭家比擬,那就不遑多讓了,美滿是同一個級彆。
能夠說,顧驁是在為了本身而乾死孔尚忠,把本身的純利潤從3億變成7億。
畢竟多了一個口兒和選項,分流發急性的外逃人群,那麼大師出高價的動機就會被極大停止。而多出來的這一部分,都是純利潤。
比如三年前,他的電籽實業總收益才兩千萬美圓的時候,因為兩伊戰役和石油期貨,就賺了七八千萬。
厥後,溫哥華的都會汗青也完整竄改了,即便到了21世紀,那邊也冇有承接到好萊塢轉移出來的“低附加值掉隊產能”,任由羅品新市長如何上竄下跳招商引資都冇用。因為汗青上本該來溫哥華的香江傳媒精英,壓根兒都冇來。
比擬之下,這一年半裡,實際成交過手的那部分活性盤的房價,均勻漲幅達到了150%以上――如前所述,顧驁和霍少,不但操縱了房價本身的均勻上揚,還操縱了白人和華人在“甚麼是好屋子”這個題目上,代價觀的分歧,又取利了一大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