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宣德爐[第1頁/共3頁]
全部爐體渾厚古樸,李有福一時髦起,曲起食指對著爐肚悄悄彈去,隻聽“嗡……”的一聲,那宣德爐收回沉悶悠長的嗡嗡聲,仿若來自汗青深處的低吟,餘音嫋嫋,耐久不散。
如此重器,放在家中便是世代相傳的傳家寶,哪怕是置於國度博物館當中,那也是當之無愧的國寶一級文物。
李有福不由深吸一口氣,似是要平複內心的波瀾,而後緩緩伸脫手,將這尊香爐悄悄捧起,細細打量起來。
隻見那宣德爐爐身仿若天成,圓潤的線條流利而美好地伸展著,毫無滯澀之感,自爐口至爐底一氣嗬成。
其腹部飽滿且富有張力,彷彿包含著無儘的生命力,爐壁豐富而沉穩,仿若一名曆經光陰滄桑的老者,冷靜地承載著汗青的厚重與深沉。
頃刻間,他的視野仿若被磁石吸引,緊舒展定在架子上一本泛黃的舊書上。
這幅畫之上,不但儲存有徐悲鴻大師的專屬印章,好像一顆燦爛的明珠,為畫作加冕;還清楚注瞭然創作的時候與地點。創作時候為“壬午春間”,即 1942 年阿誰春和景明的時節,地點是“居良風埡楊兄德純齋中”,想來在那方六合裡,徐悲鴻靈感泉湧,方成績此等佳作,故而“既成頗自喜”。
他目光落於畫幅之上,隻見六匹駿馬或舉頭向天,引頸嘶鳴,聲震九霄;或四蹄騰空,奔騰馳騁,似要踏破這畫中的六合;或悠然鵠立,如有所思,儘顯沉寂之態。它們姿勢各彆,神韻卻皆被徐悲鴻的神來之筆描畫得淋漓儘致,彷彿被付與了新鮮的生命。
爐身光彩並非浮於大要,而是深深儲藏於內,映出暗淡卻奇特的光芒,那光芒光輝天然且溫和非常,鎏金的爐口下部,裝潢著如祥雲翻覆般的精彩圖案,更加其增加了幾分靈動與吉祥之氣。
天馬徠,龍之媒,遊閶闔,觀玉台。”此詩乃是漢武帝於公元前 101 年幸得大宛國汗血純種寶馬時所作,並賜汗血寶馬“天馬”之尊號。
這不經意的一望,卻讓貳內心猛地一震,幸虧此時他背對著虎哥與小文,那刹時的驚詫神采才未被髮覺。
“臥槽!這但是宣德爐啊!”李有福在心中暗自讚歎,這如果放到後代,那必然是代價連城的希世珍寶,可謂天價之物。
但是,李有福心底卻湧起一股莫名的直覺,仿若冥冥中有個聲音在輕聲訴說,這本書定藏著驚世駭俗的奧妙,絕非平常之物。
徐悲鴻以其高深卓絕的筆墨技藝,將馬的肌肉線條勾畫得剛毅有力,每一處線條的起伏與轉折都恰到好處,彷彿能逼真地看到它們在廣袤無垠的草原上奔馳時,那肌肉如波瀾般澎湃起伏、律動騰躍的壯觀場景。
更何況,在這個期間,就算將其捐募出去,所獲得的回報頂多也就是五塊十塊,最多二十塊罷了,哪能像後代那樣,捐募文物還能有五百塊錢的嘉獎外加一本名譽證書呢?這的確是虧到姥姥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