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重生明末當皇帝 - 第045章:投資鹽業

第045章:投資鹽業[第1頁/共3頁]

出產技術方麵,主如果曬鹽和煮鹽的題目。此時明王朝的官鹽多是采取煮海為鹽的出產體例,需求耗損大量的燃料,此中產量最高的淮北地區,因為草灘被權貴侵犯,以及開墾等等啟事,形成燃料代價居高不下。

鹽利被侵犯之多,讓人觸目驚心。並且另有很多老百姓,還吃不上鹽,有的乃至隻能吃硝鹽,乃至是淡食。

如果灶丁冇法安設,一旦曬鹽的提高使得他們賦閒,那麼他們將變成私鹽的主力,乃至是暴力抗法,走上不歸路。

福建畢竟天高天子遠,明王朝對福建的食鹽市場根基上也處於放棄醫治的狀況。

每畝鹽田年產食鹽2~3噸,曬鹽首要集合在夏季高溫階段,如果承包製的話,能夠一名勞動力一年最多出產十幾畝鹽田,再多就因為出產比較集合而忙不過來了。但如果采取雇工製,忙時利用大量臨時工,均勻下來每個青壯勞動力,一年下來賣力50畝鹽田的出產必定不成題目。每個勞動力均勻出產100噸食鹽,遵循每月給白銀2兩的人為來計算,每斤(600克)食鹽的本錢僅需0.0072文錢,再加上畜力、東西等方麵的支出,每斤食鹽的本錢頂多0.01文,運輸本錢再算出來,頂多也就是1文錢的本錢。

太便宜?

“至於產量,臣在淮北一帶曾以鹽田曬之,一畝鹽田多年產三千五百斤,五千斤亦有,如果夏季酷熱少雨,產量更高。而渤海海水鹹度較高,灘塗皆是淤泥,不似南邊的沙岸那樣會產生滲漏,更加合適曬鹽。”徐光啟持續說道,朱由校這才瞭然,本來海水曬鹽產量這麼高啊!並且不需求一撲滅料。

“啟稟陛下,海水曬鹽自建國之時便已有之,隻是當時僅限於福建一帶,太祖製定鹽業軌製之時,則采取煮鹽之法,長處在於便於節製食鹽產量,從而根絕私鹽。但是現在私鹽各處,煮鹽所費頗高,導致官鹽冇法與私鹽合作。曬鹽技術能夠說是非常成熟的,福建本地每斤食鹽僅售價2文錢。而我大明其他省分,鹽價四五十文者非常遍及。”徐光啟詳細先容了曬鹽的好處。

朱由校已經下定決計,對鹽業停止鼎新。鼎新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北方的長蘆鹽場,此時的長蘆鹽場還是處於煮鹽的出產狀況。

“代價這麼低?”朱由校有些吃驚,福建每斤食鹽代價竟然抵至2文錢,這有點衝破下限了啊!

不過這些題目對於朱由校來講,感受還是非常簡樸的。食鹽出產出來,為毛必然要交給那些鹽商去賣?

第一個動手的,就是鹽業。

考慮了好久以後,朱由校決定先把生長海運和漕運都放一放,臨時這兩個項目需求投入的資金太大,現在大明皇家銀行的本錢並不是那麼充盈,投資這些項目並不是很劃算。海運方麵固然遠洋貿易利潤較大,但臨時冇有水兵,船開到汪洋大海上被海盜搶了,也叫天不該叫地不靈。